实验装置的图片。在实验试验期间,实验者(Y.N.M.)面对受试者Doma等待。来源:英国皇家学会开放科学(2025)。DOI:10.1098/rsos.242203
(神秘的地球)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Sanjukta Mondal):人类早已掌握了通过语言和手势表达目标和需求的艺术。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行为,它们使用复杂的手势来传达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故意手势的使用是否超越了灵长类动物,延伸到了动物王国的其他成员?
最近的一项研究首次提供了证据,表明在视觉专注的观众面前,大象能够使用各种各样的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欲望。
研究结果发表在《皇家学会开放科学》上。
为了测试大象是否故意用手势来传达他们的目标,研究人员在津巴布韦向17头半圈养的非洲大草原象展示了两个托盘:一个装有六个苹果(理想物品),另一个是空的(非理想物品)。
然后,他们与实验者沟通的尝试被记录在三个不同的结果中。第一种情况是当他们成功沟通时,实验者把六个苹果都给了大象。第二种是当他们的目标没有实现时,他们得到了空托盘。第三个是当他们的目标部分实现时,他们从托盘里只收到了一个苹果。
在整个过程中,人们观察到大象表现出明确的目标导向的意向性,因为它们的手势只指向专注的人或它们想要的物体,从不指向无关的物体。
当他们的目标没有实现时,大象会发挥创造力,想出新的手势来传达他们的信息,而不是重复同样的动作。
交流的意向性被视为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交流形式的区别因素。我们的言语和手势是针对某人实现某个目标的,这可以很简单,比如在更复杂的情况下打招呼,比如谈判租金。
科学家们经常将意向性分为不同程度的复杂性。最简单的形式是零阶意向性,指的是对疼痛或触摸等刺激产生的反应。下一个层次是一阶或目标导向的意向性,即故意使用沟通来影响某人的行为。最复杂的是二阶意向性,即沟通旨在改变某人的想法。
虽然几项研究表明,非人类猿类使用具有一阶意向性的手势,但直到现在,人们对非灵长类动物的类似行为知之甚少。
考虑到这些动物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先进的认知能力,研究人员选择调查它们的意向性手势能力。
研究人员从参与研究的17头半圈养大象中观察了38种不同的手势类型和总共313个手势标记,每个手势都是单独使用的。
只有当视觉上专注的实验者出现在大象附近时,大象才会用手势来表达他们想要得到苹果的愿望。
当他们的目标只部分实现时,他们更有可能继续做手势,比如收到一些但不是全部的苹果,而不是完全满意时。此外,与目标完全实现时相比,大象在目标没有实现时会详细地做手势。
本研究证实了半圈养大象中存在目标导向的沟通。研究人员鼓励未来的研究探索其他具有大量信号或手势的高度社会化物种的意向性,以加深我们对这种能力是如何进化的理解。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