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蓝环章鱼如此致命?

(神秘的地球)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Elana Spivack):章鱼以狡猾的伪装者和聪明的生物而闻名。但有些人因一个更不祥的原因而闻名:它们是致命的。

其中一类——蓝环章鱼(Hapalochlaena属)——尤其危险。但是什么让这种生物如此致命?

蓝环章鱼携带一种名为河豚毒素(TTX)的杀手混合物,这是一种强效神经毒素,可以使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瘫痪。河豚毒素最为人所知的是河豚——准备不当的河豚会杀死吃河豚的人。河豚毒素对人类的毒性是氰化物的1200倍,而且目前还没有已知的解毒剂。

Hapalochlaena属的所有四种章鱼都含有河豚毒素,使其成为四种毒性最强的章鱼:较大的蓝环章鱼(H.lunulata)、南部或较小的蓝环八达通

(H.maculosa)、蓝线章鱼(H.fasciata)和常见的蓝环八爪鱼(H.nierstraszi)。这些头足类动物,有着彩虹般的蓝色圆圈,确实很漂亮,但也很危险。

史密森尼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兼职动物学家Michael Vecchione说,所有章鱼——包括章鱼在内的一组海洋动物——都有毒液,但其中一些动物的毒液比其他动物的毒液更强效。“蓝环章鱼可能是最毒的,”他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生活科学》,部分原因是它生活在浅水区,那里有很多捕食者,可能希望以此为食。它的毒液是一种天然防御。

Vecchione补充道:“章鱼分泌的有毒物质是章鱼产生的一系列天然毒素之一。”。然而,蓝环章鱼实际上并不会自己制造河豚毒素。相反,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报告称,它们唾液腺中的共生细菌会产生这种物质。

这些章鱼栖息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珊瑚礁和岩石海底。根据物种的不同,它们在66至164英尺(20至50米)深的地方出没。它们也很小,包括手臂在内,长5到9英寸(12到22厘米)。

芝加哥大学海洋生物实验室头足类动物运营经理布雷特·格拉斯告诉《生活科学》杂志:“如此小的章鱼必须具备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自卫能力,这是有道理的。”。

这种强效毒液由多种化合物组成,如组胺、乙酰胆碱和多巴胺,但其主要成分是河豚毒素。它通过阻断钠通道对神经组织起神经抑制剂的作用,钠通道是神经细胞中的蛋白质,对这些细胞和肌肉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当河豚毒素作用于这些通道时,它可以阻止生物的肺部肌肉呼吸,甚至心脏跳动。

这种毒液在对抗捕食者和捕获猎物时非常有用。蓝环章鱼通常通过直接叮咬来释放毒液。格拉斯说,尽管研究人员发现蓝环章鱼的毒液遍布全身,如鳃和含有内脏的囊,但它最集中在后唾液腺。

它们还可以将毒液分散到周围的水中。格拉斯说,当附近的生物——捕食者或猎物——呼吸时,它们会吸入有毒的水,这“会开始减缓它们的运动活动并使它们瘫痪”。

但毒液不仅仅是武器;格拉斯说,蓝环章鱼也用它来交配。与其他动物一样,雌性蓝环章鱼比雄性“大得多”,有时甚至大三到五倍,因此雄性在交配时面临风险,包括被食人的危险。

虽然蓝环章鱼对自己的毒素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它并不是完全免疫的。因此,雄性可以用毒液暂时麻痹较大的雌性,时间足以转移精子包。

格拉斯说,雌性在产卵时也会分泌毒液。它们在卵中添加毒素以威慑捕食者。

格拉斯说,人类被蓝环章鱼咬伤的情况并不常见。据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称,蓝环章鱼至少造成三人死亡,其中两人在澳大利亚,一人在新加坡。

虽然这种强效毒素可能会在短短20分钟或长达24小时内导致痛苦的死亡,但有些人已经活下来讲述了这个故事。格拉斯说,结果“实际上变化很大”。“在某些情况下,人类已经确认被蓝环章鱼咬伤,但结果完全没有。”

在2006年的一起案件中,澳大利亚一名4岁男孩被一只蓝环章鱼咬伤。在接触后10分钟内,这名男孩呕吐了三次,视力模糊,无法独立站立。一辆救护车将他送往急诊室,在那里给他戴上呼吸机,帮助他呼吸了17个小时。但在首次咬伤28小时后,他出院了,没有出现长期并发症。格拉斯证实,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医疗帮助和使用呼吸机是最好的选择。

这个小而强大的生物当然能照顾好自己。格拉斯说:“这是他们拥有的一个广泛利用的优势,他们以各种方式进行部署。”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韦伯发现了可能的“直接坍塌”黑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