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秦始皇帝陵发现超豪华陪葬墓

2009年至2019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兵马俑陪葬坑一号坑进行了第三次正式发掘。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了此次发掘的重要发现与新认识。

专家表示,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工作为秦俑、秦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宝贵资料,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首次发现了下下级军吏俑。

考古工作者在秦陵外城西侧的陵区取得重要成果,发现了目前为止秦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推测墓主与秦始皇关系密切,填补了秦代高等级墓葬的空白。

图为墓葬中出土的目前国内所见最早的单体金骆驼。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明 实习生 张嘉豪 詹艾嵩 摄)

 亮点:发掘陶俑220余件和大量兵器遗迹

意义:修正和补充了历史认识

秦兵马俑陪葬坑是秦始皇帝陵园外围的一组大型陪葬坑,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

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余件。

本次发掘位置位于T23方,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掘陶俑220余件,陶马12匹,车迹两乘以及大量兵器、建筑遗迹等,获得了许多新的材料,对过去许多认识也有不同程度的修正和补充。

亮点:新发现下下级军吏俑陶俑等级

意义:为军阵排列提供新的依据和方法

考古工作人员表示,这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出土了彩绘陶俑,包括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下级军吏俑、下下级军吏俑、一般武士俑等五个等级。

据介绍,其中下下级军吏俑是新发现的陶俑等级,为俑坑军阵的排列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方法。

此外还发现了弓弩、盾、金节约、笼箙等兵器和车马器,这是在秦陵考古中首次发现秦盾遗迹,显得弥足珍贵。

弓弩遗迹在一号兵马俑坑中并不罕见,在第一次发掘中就曾出土了132处。

对于笼箙,在以前的考古发现中,此物也曾出现,但认识不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养马的马槽,但不确切。

通过笼箙的质地分析和笼箙未经扰动的箭镞分析,此次考古人员认为此笼箙应是车上携带的盛储容器,主要盛储战争中消耗量极大的箭镞等。

同时,一号坑内战车的功能有所增加,除担负指挥外兼有物资运输之功能。

亮点:物勒工名制度运用灵活

意义:确定秦国军事工业管理严密

秦俑以其高大真多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其制作方面有一重要的要保证就是物勒工名制度,即《吕氏春秋·孟冬纪》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

意思是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也透露出秦国军事工业的管理严密。

但是,考古人员表示,在本次发掘中发现有些俑存在着种种的制造缺陷、错误和修补痕迹。

我们认为‘物勒工名,以考其诚’有其具体实施的范围和程度,对于不同性质产品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不是僵化的、死板的。

对于现实生活中使用的物品质量就要求严格,而对于类似给死者所用的物品,质量就要求低。

既肯定其在保证产品质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又不否认其在实际运用中的灵活性、可操作性和适用范围。

考古人员表示。

专家表示,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所获成果将对秦俑坑的性质,秦俑的主体思想、秦俑雕塑的艺术风格、艺术特点、艺术渊源的研究、对秦俑的制造工艺、制造水平、秦代的兵役制度、陶质彩绘文物的科学发掘与现场保护等多方面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丰富的实物资料。

目前,一号坑的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杨)

秦始皇帝陵发现超豪华陪葬墓

墓主和秦始皇关系密切

墓葬中出土的玉器。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明 实习生 张嘉豪 詹艾嵩 摄)

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而秦始皇帝陵的考古发掘工作,也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日,记者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悉,考古工作者在秦陵外城西侧的陵区取得重要成果,发现了目前为止秦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墓中出土大量精美陪葬器物,目前国内所见最早的单体金骆驼一同现世,推测墓主与秦始皇关系密切,填补了秦代高等级墓葬的空白。

填补了秦代高等级墓葬的空白

据秦陵博物院主持发掘的考古专家介绍,从2011年开始,他们对秦始皇帝陵外城西侧的陵区展开了详细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取得不少收获,陵园外城西侧的勘探和复探面积大约50余万平方米,这里发现20多座古代墓葬、120座灰坑、4座陶窑和4条古河床,新发现14座墓葬陪葬坑。

20多座古代墓葬中,有9座大型墓葬,东侧的4座为靠近秦始皇帝陵的中字型;西侧的5座为甲字型墓葬,距秦始皇帝陵稍远。

这些墓葬东西排为一列,整齐有序。

专家表示,秦始皇陵陵西的这批墓葬,应该属于秦始皇帝陵园有规划的一处高等级陪葬墓区,墓葬多采用壕沟及自然河流合围,形成相对独立的墓园,墓主与秦始皇关系密切。

在最西侧的一组3座甲字型墓葬的四周,发现一圈呈目字型的完整壕沟,壕沟南北长约210米、东西宽约110米,修筑整齐、规则,断面为平底槽形,宽2米,深2.7-5.5米。

这是目前秦陵地区发现的独一无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带壕沟的墓葬遗存。

考古专家称,从位置上来看,这批墓葬是经过人为有意规划、布置而成,其时代应为同一时期。

最东侧的一座中字型墓葬距秦陵外城只有100多米,说明墓主人与秦始皇的关系非常密切,疑是秦始皇帝陵园西侧一组大型陪葬墓。

为了明确秦陵西侧这批墓葬的内涵、性质与年代,摸清楚它们与秦始皇帝陵的关系,秦陵博物院对其中的一号墓葬进行了持续发掘。

主持发掘的考古专家说:此次发掘的秦始皇帝陵陵西一号墓,平面呈‘中’字型,是秦始皇帝陵考古的又一重大收获。

该墓总面积约1900平方米,是目前发现的秦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墓葬的空白。

出土器物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重要依据

秦陵陵西一号墓,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西侧约440米处,南面距原临马公路约205米。

该墓平面呈中字型,坐南面北,由南、北墓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

根据墓道坡度复原,全长约100米,总面积约1900平方米。

墓室中心部分塌陷严重,在墓室的正中偏南发现了棺椁,其四周环绕回廊,外侧为边箱,放置大量陶器、铜器、玉器及少量金银器、铁器等。

中心棺椁还在进一步清理中。

考古人员从墓室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铜器、编钟及半两、铜半两、金带钩、金骆驼、金属俑、铜驽机和玉剑珌等。

墓葬出土的金骆驼是目前国内所见最早的单体金骆驼。

这些出土器物不仅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以前,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秦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考古人员认为,秦始皇陵陵西墓葬的考古勘探与发掘,有助于对秦代高等级贵族的丧葬制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秦始皇陵乃至中国古代陵墓规划和陵墓制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为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在秦汉时期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关键性依据,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从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从封国走向帝国的考古资料证明。

编辑:安之

审核:文岳、方觉晓

◇◆◇

来源/西安日报 出品/西安日报社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山里红为什么不开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山里红为什么不开花

    山里红不开花原因山里红一般在春季5月开花,它的花期是在5月份—6月份,花期很长,可以维持2个月左右。开花的时候,因为花朵较小所以一般都聚集在一起,看起来就像一朵…

  • 美国佐治亚州巴什普勒米湖附近发现的古代石

    这块石碑可能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晚期或铁器时代早期。来源:《古代历史与考古杂志》(神秘的地球)据《大众科学》(安德鲁·保罗):在美国佐治亚州巴什普勒米湖附近发现一…

  • 谁是历史上非常出色的十大元帅之一

    作为带领军队战斗的指挥官,元帅一直被视为军事领袖的代表。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元帅,他们在战争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作战智慧,成为了历史上最辉煌的军事…

  • 人死后有灵魂吗?人死后灵魂会停留多久人没有

    死亡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事情,关于人死后有灵魂吗一直都是人们十分好奇的,人们的心理就是这样,一边十分好奇,另一边却又是想要去探究事实的真相,人死后有灵魂吗?人死后…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情书即将拍卖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03年-1919年与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马里奇结婚。来源:公共领域(神秘的地球)据《大众科学》(安德鲁·保罗):还在为你生活中的书迷寻…

  • 上海龙柱事件盘点

    上海是我国高度发展的经济强市,许多人都去过上海,这里有着繁华盛景的大都市,有着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迪士尼乐园。不过最令人难以忘怀是上海龙柱事件,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

  • 匈奴王阿提拉的宝藏,新婚夜暴毙留下巨大财富

    据说匈奴王阿提拉的宝藏是一个让世人高度关注的传奇,匈奴王阿提拉可谓是匈奴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在他统治的时代匈奴帝国达到全盛,阿提拉上位期间肆意掠夺,每到一处都实…

  • 风信子光长叶子不开花原因及解决方法

    风信子长叶不开花怎么回事风信子开花需要经过花芽分化和低温春化晾干阶段,这两个阶段缺一不可,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风信子出现不开花的情况。风信子开花的时候会…

  • 英国东萨塞克斯郡退休采石工发现暴龙牙齿化

    1.35亿年前,英格兰东南部的早白垩世洪泛平原:一只棘龙(中)占据了一只鸟脚亚目恐龙的尸体,这让较小的霸王龙(左)和驰龙(右下)非常恼火。安东尼·胡(神秘的地球…

  • 北新桥海眼:古城传说中的神奇地标

    北京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城市,它的每个角落都蕴含着无数的传承和生命力。而年代久远的古老传说,则更是饱含着丰富的意蕴和神秘的力量。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