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尔塔龙简介:撼动大地的超级巨龙
蜥脚类恐龙毫无疑问是这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最壮观的陆生物种,它们是中生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植食动物。
晚白垩世时,随着环境的变迁,蜥脚类恐龙也逐渐的退出了古代的舞台。
不过,在这末世当中,南半球出现了一个巨人,预示着蜥脚类恐龙的最终的复兴,它就是普尔塔龙
泰坦的遗骸
图注:普尔塔龙的背椎,图片来自网络
很难想象这枚很大椎骨的主人竟然是一只陆地脊椎物种。
但既然有如此充足的证据,不可能也就变成了可能。
没错,它就是这期的主角,南半球的末代泰坦巨人——瑞氏普尔塔龙Puertasaurus reuip。
普尔塔龙的化石由古物种学家奥尼拉斯·诺瓦丝Fernando Novas于2005年叙述、命名。
普尔塔龙的种名和属名都是为了纪念其化石发现者,巴勃罗·普尔塔Pablo Puerta和圣地亚哥·瑞宜Santiago Reuil。
普尔塔龙的化石较少,包一枚背椎,一节颈椎,还有一小部分尾椎骨,但仅仅凭借这些少量的化石,我们依然能看出这是一只极其很大的恐龙。
图注:普尔塔龙的背椎,图片来自网络
在普尔塔龙的化石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很大的背椎骨啦。
这枚背椎长达1.06米,宽度接近1.7米,几乎与一个成年男子的身高相当。
背椎的横截面呈现出纺锤形,这种形态在晚期的泰坦龙类中广泛存在。
对照同样很大的阿根廷龙的背椎骨,能看出二者明显的不同。
普尔塔龙椎骨的神经棘并不是很高,但是横向宽度却超过了阿根廷龙,这表明身为更进步泰坦龙类的普尔塔龙比基础的泰坦龙类阿根廷龙有更加宽阔的体腔,换句话说如果从俯视图来看,普尔塔龙比阿根廷龙更胖。
图注:普尔塔龙右与阿根廷龙左的椎骨对照,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图注:人翼指骨与:阿根廷龙上与普尔塔龙下对照,显而易见的能看出普尔塔龙的体腔更加宽阔。
撼动大地
普尔塔龙究竟有多大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在最初发现普尔塔龙的时候,奥尼尔斯猜测其体长能达到35至40米。
不过从客观角度说,普尔塔龙并没有那么多的能用于估计体长的化石材料,是否能达到这个长度还是值得商榷的。
近年通过参考普尔塔龙的近亲,更加完整的富塔隆柯龙Futalognkosaurus后,古物种学家认为普尔塔龙的体长应在30米左右。
斯科特·哈特曼scott hartman最新给出的普尔塔龙体长估测为27米。
尽管这个估值与此前的相差较远,但或许这个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
图注: 27米版本的普尔塔龙,作者:scott hartman
有朋友会提出疑问,既然普尔塔龙的体长只有约30米,而前几期详解过的汝阳龙、中加马门溪龙、超龙和阿拉莫龙等都能轻而易举的超过这个体长,那么它是如何问鼎最大恐龙的呢?普尔塔龙那很大的椎骨就是答案。
泰坦龙类最大的特征就是宽阔的体腔,比同等长度下的其他蜥脚类恐龙尤其是梁龙类,体重重出不少。
普尔塔龙则是将这个特征发挥到了极致。
根据这枚背椎估测,普尔塔龙的体腔宽度能超过6米,足以塞入数头大象。
除此之外,普尔塔龙的脖子也比大部分蜥脚类恐龙都更宽,全身上下的结构都将它的粗壮特征发挥到了极致。
图注:普尔塔龙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最初对普尔塔龙体重估测为80至100吨,与最大恐龙之一的阿根廷龙的体重估测不相上下。
但近年的一些估测认为普尔塔龙的体重为60至70吨。
上文也提到,普尔塔龙的背椎比阿根廷龙的还要宽,因此从理论上来说普尔塔龙的体重也能超过阿根廷龙。
不过阿根廷龙的完整度可好过普尔塔龙,化石部分还包含了腿骨,肠骨等估测体重的主要部分,所以说对于阿根廷龙的体重估测会相对更加可靠。
综合来看,普尔塔龙至少应该是与阿根廷龙同一级别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同时也是最大恐龙的后选之一。
图注:普尔塔龙的体形展示,此复原中的普尔塔龙体长为38米,属于偏大的估测。
图片来自网络。
巨龙国度
普尔塔龙的故乡是名副本来的巨龙国度——阿根廷,这里以出产各种很大的蜥脚类恐龙而闻名,除了普尔塔龙外,还有阿根廷龙、富塔隆柯龙、无畏龙等知名的巨型蜥脚类恐龙。
当然还包括以前详解过的巴塔哥尼亚未命名的泰坦巨龙,也是一位最大恐龙的有力竞争者。
图注:游戏《the isle》中的普尔塔龙。
图片来自网络
普尔塔龙在分类上属于隆柯龙类Lognkosauria,马普切语中的意思为 很大的四脚蛇,属于泰坦龙类的一个演化枝。
这类蜥脚类恐龙最大的特征就是拥有粗壮的颈部,背椎宽阔,长度较短,体腔相当的宽。
头部呈圆形、鼻腔大,类似原始大鼻龙类。
不过与其他隆柯龙类不同的是,普尔塔龙的颈部神经棘比较低矮,这意味着它们的颈部相比同类能做出更加大幅度的垂直运动,也就是说能将脖子抬的更高,觅食高处的枝叶。
图注:普尔塔龙的背椎和颈椎,图片来自论文
图注:普尔塔龙与其他蜥脚类恐龙的颈椎背椎对照,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当地的蜥脚类恐龙种类繁多,生物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
相比食肉恐龙,同类或许才是最大的敌人,为了让自己更好的适应当下环境,必定让自己比同类更强。
无论是不断增大的体形,还是各式各样的颈部、头部结构,都在证明蜥脚类恐龙之间激烈的军备竞赛。
生物最终并非都能在与自然的抗争中胜出。
随着各方面环境的剧变,蜥脚类恐龙曾经的辉煌也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具优势的角龙类及鸭嘴龙类。
这些庞然大物也并没有全盘向自然妥协,以普尔塔龙为首的泰坦龙类则是蜥脚类最终的一次复兴。
我们并不知道蜥脚类恐龙是否还有希望成为优势生物,但这一切在6500万年前那颗小行星到来后灰飞烟灭。
化石告诉我们,曾有这么一群很大的物种,见证了恐龙时代的崛起直到落幕。
图注:普尔塔龙群,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Novas, Fernando E.; Salgado, Leonardo; Calvo, Jorge; Agnopn, Federico 2005. "Giant titanosaur Dinosauria, Sauropoda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Patagonia" PDF. Revisto del Museo Argentino de Ciencias Naturales, n.s. 7 1: 37–41.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August 22, 2006. Retrieved 2007.
图片 / 网络侵删
文字 /江氏小盗龙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盗龙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