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出窍被称为心理学上一种最怪异的现象之一,该现象最简单的解释是,&“感觉到自己离开了自己的肉体,在自己的肉体之外活动。
&”也有的解释是,这种现象就好似在做梦一样,但却具有真实的感觉,比如说触感、味觉。
在欧美国家,不但有灵魂学家反复论证该现象,甚至一些科学家也曾用实验模拟&“灵魂出窍&”。
近日,一位美国科学家用量理论解释了&“濒死状态下的灵魂出窍&”,他的这一说法引发颇多争议,甚至被斥为胡说八道,量子真能解释&“灵魂出窍&”吗?
原理 人死但意识不死?
在科学频道近期播出的中国科普网纪录片《穿越虫洞》中,亚利桑那大学意识研究中心主任斯图亚特&·汉姆拉夫用量子理论解释了濒死状态。
他认为,意识的量子成分在人即将死亡之时离开了神经系统,进入了宇宙,如果人重新被救活,这些量子组成的意识会重新回来,而如果未被救活,则人的意识将以量子的形态在宇宙中永远存在下去,也就是宗教中所说的灵魂。
汉姆拉夫在过去30年中,拥有丰富临床研究经验。
他在一个跨越医学、物种学、心理学和量子物理学学科的领域上痴迷多年,这就是他所说的&“量子物种学&”,这种理论容易让人联想到宗教神学。
在过去几年,汉姆拉夫教授和英国物理学家罗杰斯&·庞罗斯爵士进展出一套后来以两人名字命名的理论OrchOR&—&—&“调谐客观还原理论&”,他们认为,人类的灵魂存在于大脑细胞中一个很小的结构单元,称为&“微管&”,&“微管&”因为极小无比,则具备了微观地球中量子的特性。
汉姆拉夫认为,当人进入濒死状态后,&“微管&”便失去了其原先具有的量子态,但&“微管&”中本身存在的信息却没有失去。
只不过,这些意识离开了人的身体,回到了宇宙中。
在《穿越虫洞》中,汉姆拉夫说,&“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停止流动,微管失去了它们的量子态,但微管内的量子信息并没有遭到破坏,也无法被破坏,离开肉体后重新回到宇宙。
如果患者苏醒过来,这种量子信息又会重新回到微管,患者会说&‘我体验了一次濒死经历&’。
如果没有苏醒过来,患者便会死亡,这种量子信息将存在于肉体外,以灵魂的形式。
&”
类比 类似时光穿梭?
根据微观物理学理论,微观地球由量子构成,量子非常小,人类极难用宏观的方式对其进行操控,量子具有一些宏观地球中物质不具备的特征,正是因为这些奇妙特性,让量子理论出现在很多科幻作品中,例如时光穿梭。
汉姆拉夫教授就将量子理论运用到了生命科学上,在他看来,意识也是以量子形态存在的。
通常而言,科学界的共识是意识是大脑高度进展的后果,人脑通过感官接收信息,人脑如同计算机一样,有着几千亿个神经元,快速地处理信息,当达到一个高度复杂的计算程度之后,意识便涌现了。
如果大脑停止运转了,比如被麻醉了,死亡了,或者哪怕被人打昏了,都会失去意识。
然而,在汉姆拉夫看来,意识却是宇宙自带、内置的基本构成。
他在一次访谈中说,意识是宇宙自生的成分,而人脑中具备的量子单元,则得以与这些存在的意识沟通。
人之所以能够体验到意识,是这些具备量子特性的&“微管&”所带来的。
争议 能用量子解释宏观地球吗?
不过,在科学界尤其是量子物理界看来,汉姆拉夫完全是门外汉,他的理论或者是&“糟糕的科学&”,或者干脆已成为&“伪科学&”。
2006年,汉姆拉夫参加了第一届&“超越信仰:科学、宗教、理性和幸存&”的跨科学研讨会,面对在座的物理学家,他详解了自己的观点,却遭到尖锐批驳。
当时在场的曾任奥巴马科学顾问的著名物理学家劳伦斯&·克劳斯待他讲完后说:&“从物理学角度说,你说的所有一切都是胡说八道,也许我太有礼貌了点。
&”现场一片哄堂大笑,这让汉姆拉夫非常尴尬。
科学界的质疑重要集中在这一方面,物理学家认为,量子态通常在低温干燥的情况下出现,而大脑过于潮湿暖和,不可能像量子计算机一样工作。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马克斯&·泰格马克是这样批驳汉姆拉夫的理论,他说,量子存在的微观地球和宏观地球几乎是完全不相连的层面,量子态呈现的特性,不可能在宏观地球中表现出来。
还有科学家指出,科学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通过大量证据,依据理性和逻辑推导出结论,而汉姆拉夫的想法,更像是一种直觉,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持他的理论。
但也有一种声音认为,虽然大部分科学是需要实证的,但有的时候,也需要一些直觉、需要一些想象才干走得更远,因为很多理论一开始就是源于想象。
« 1 2 »
以上就是关于量子理论解析灵魂出窍未解秘密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