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23 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王朝。
这种独特来自于,当他们面临亡国危险的时候,依然选择死磕。
有时候,这种死磕看起来说那么不近常理,甚至感觉有些迂腐。
当年率大军打到北京城下的时候,曾派出使臣跟皇帝议和。
李自成提出的条件就是闯军管辖的西北自立,并得到朝廷的封号,还要白银一百万两。
作为回报,李自成愿意掉转枪头,帮助明朝抵御北方的后金。
其实,按照当时明朝的处境。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封个名号,出一笔银子,免除了两个祸患,将来再图自强,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但明朝却拒绝了李自成这个提议,最后崇祯皇帝上吊煤山,明朝就此衰亡,疆域只剩下南边半壁江山。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
当年在剿灭李自成带领的农民起义军时,兵部尚书杨嗣昌就曾经提出过,先暂时跟清兵议和,等到将来平定了起义军的内乱后,再慢慢去消灭清军。
也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
从当时明朝的情况来看,这个提议确实很务实,可以避免两线同时开战的情况。
而在得知明朝愿意议和后,也表示同意。
但杨嗣昌的这个提议刚说出来没多久,就被否决了。
图为杨嗣昌 从这两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明朝这种近乎迂腐的倔强,坚决不投降的死磕。
明朝的这种选择,有一部分来自于明朝在后的选择。
土木堡之变发生在在位时期。
当时明朝因为一次错误的指挥,导致明朝三分之一以上的精锐,损失殆尽。
而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军队进犯中原 。
在这个时候,明朝内部分为两派。
一派主张南迁,也就是议和。
一派则是主张。
这两派都各自有自己的道理。
图为土木堡之变 但最终主战派的于谦占了上风。
不仅如此,于谦还在明朝如此危急的关头,重新带领人马,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逆袭。
明朝也由此避免了南迁的局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于谦以后,明朝如果再谈投降、妥协、迁都,都说统统的不正确,直接处于辩论赛的下风。
而且,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下,明朝大多数官员,对于后金,都有一种蛮夷的鄙视感在里面。
图为于谦 再加上,明朝的读书人,大多继承了宋代理学的那一套。
而明朝中期“心学”的影响,让这些人在面对国家危急的时候,都想着拼搏一把,而不是临阵退缩。
最为典型的便是黄道周。
当年杨嗣昌主张议和的时候,黄道周反对的十分激烈,并因此被贬官。
但在清军入关后,黄道周不顾自己年老体衰,亲自到家乡募集了几千个乡勇,带着仅够一个月的粮食,就上前线阻击清军,时人称为“扁担军”。
以当时清军的浩浩荡荡,黄道周的这个做法,无异于以卵击石。
图为黄道周 就连他的妻子都知道,黄道周这次去,肯定必死无疑。
但他还是选择出发。
后来兵败被俘,在面对清军的劝降,黄道周选择慨然赴死。
临终前,留下“大明孤臣黄道周”七个字。
有时候,确实很难说清楚明朝的这种选择是否正确。
站在利益的角度谋划,这种选择是糟糕的。
但站在文明延续的角度讲,这是一种气节和文化的延续,一种根。
也许,再过几百年后,距离这段历史更远的后人,能够看清它们。
中国名山大川或名胜古迹
李白被贬之后,哪来的钱支持他全中国游山玩水?
浏览23 说到,他可是一位逍遥诗人,作品里很少提及政治,多是游山玩水描写美景的诗歌。而大家也知道,李白的官途一直都不顺,被逐出长安以后,就没有什么正经工作,那他游山玩水的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开元十二年秋,24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四川,顺长江而下,一路游玩!李白家里是富商,在他出来的时候带了大笔的钱财。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他对财富和人生的真实态度!和很多富二代一样,李白对财富没有概念,再加上豪爽的性格,到了扬州后,这里的花花世界让他在短时间内就将钱财挥霍一空!不过,这时的李白已经走上了网红之路,成了天下闻名的大诗人。
借着名声大震,他有足够的资本蹭吃蹭喝! 其实,那个时候不光李白,整个文坛都流行穷游,很多文人在云游四海的时候都是不花钱的。
在这方面,作为富二代的李白算是开窍晚的了。
盛唐时期的文人们一大爱好就是旅游!因为,他们出门不需要带钱包!每到一处,这些文人就会去拜访当地的官员或者豪强,一般都会得到友好的接待。
为回报,他们会留下一篇作品,拍拍主人的马屁,同时也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华,那些豪强和官员们也!除此之外,文人的粉丝效应也会为他们解决食宿问题!古往今来,能有机会招待自己的偶像,对于真粉来说是荣幸之至的一件事! 说到底,这是因为盛唐时期国家极度的强盛,百姓生活富裕,让人们有能力消费文化,供养文人。
不过,这种生活看上去很美,却是贻患无穷!到了晚年,李白穷困潦倒,子女长期得不到照顾,在之后,这些子女和李白分散两地。
在李白去世前女儿已经先她而去,小儿子也下落不明,只有大儿子陪在他身边。
李白的两个孙女下场也不好,分别嫁给了家乡的两个普通农民,不久之后也相继去世。
可见,李白的游戏人生,不仅让自己晚年穷困潦倒,也殃及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