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们国家南方,也就是两广地区,发掘出了大量南越国的古墓。
有人就问了:南越国是什么鬼?怎么从来没在历史听说过?
广州南越王墓
其实呢?南越国这个国家是史书上记载的很少, 仅在司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中有少量的记载。
和大汉王朝一样,南越国也是脱胎于大秦帝国。
秦始皇嬴政灭六国后,并没有停下征伐的脚步,而是继续开疆扩土:一方面派遣蒙恬率三十万秦军向北进攻匈奴,让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另一方面向南派五十万大军三征百越,将秦帝国的版图一口气扩展到了南海边上。
秦朝南征百越
为了方便管理,大秦帝国还在这新征服的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个郡。
同时派遣五十万人驻防此地。
只是让秦始皇没想到的是,这三个郡的土地和五十万的驻防秦军却成了南越国立国的基础。
秦二世元年,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
随后起义在全国迅速蔓延,原先楚国的地盘是当时秦末农民起义最为活跃的地区,因此秦帝国中央与岭南之间的联系基本中断。
此时的岭南三郡就好比是被抛弃的孩子,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秦末农民起义
秦朝灭亡后,其原来的南征主将赵佗便以南海郡为基础,吞并了同在岭南地区的桂林郡和象郡,统一岭南。
在汉朝建立的前两年,赵佗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
所以南越国就是这么来的。
有人就问了:作为秦朝的将军,赵佗为何没有北上勤王?要知道他们可是当年大秦帝国派遣南征的南征大军呀,理应应该北上镇压农起义!
可是他们并没有,反而是兴兵绝新道,也就是封锁了岭南地区和中原的通道,即横浦、阳山、湟溪三个关口,静观其变。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这支所谓的五十万岭南军团,其组成部分大多并非秦人,而是六国之人。
后来的南越王赵佗,他便是个赵国人,你说他会对日薄西山的大秦帝国有感情吗?至于其他数十万士兵,史书上就曾经有记载,秦始皇派去开拓岭南的五十万大军,其实都是来自六国各地的百姓,也就是所谓的七科谪。
什么是七科谪呢?也就是商人、上门女婿、杀人犯等秦国人眼中的社会渣滓!
南越王赵佗
也这就说明秦始皇并没有派遣自己的秦国士兵,而是是征集了六国旧地一帮社会的最底层人士,去武装移民,开拓新的疆土。
这就好比后世的俄罗斯帝国征服西伯利亚,大英帝国征服澳洲,都是一帮冒险家、流放犯人为主力,而作为核心的国家正规军人只占其中少数。
这也正应了在两广地区发掘的南越国古墓。
据专家所说,这些所谓的南越古墓皆有浓厚的楚国特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发掘的陶鼎是不同于关中那种矮蹄足秦式鼎的高蹄足楚式鼎。
这就说明秦国本土关中的丧葬文化,几乎在岭南地区是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
中国人是安土重迁的民族,即使身处异地,穿着异地的衣服,说着异地的语言,但在死后,往往仍会希望以故乡的方式进行埋葬。
所以,如果说南征的50万岭南军团都是来自关中的老秦人,必定会留下大量关中式的墓葬。
但根据考古发现,这样的秦墓一座也没有。
或许这支南下的50万岭南军团,或许根本就没几个秦人,真正的主体其实是楚人。
既然作为楚人,他们怎么可能北上勤王呢?
他们巴不得秦朝灭亡呢!
至于后来的南越王赵佗,虽然曾经是岭南军团的军官,但是说起来,他只是一个赵国人,如果没有爆发秦末农民起义,他也很难将这支岭南军团合成一股绳。
因为中原大乱之时,这支军团就打起了内战。
最后还是赵佗笑到了最后,诛杀秦朝的官吏,挥师吞并了桂林和象郡,统一了两广地区。
在汉朝建立以后,他也自称南越王,建立了南越国。
数十年后,另一位千古一帝汉武帝再次派遣中原大军,灭亡赵氏南越国,重新将这块广袤大地收归华夏版图。
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知兴替,它不仅能反映社会,还能警示社会。
乍一看去,历史就像账本那样凌乱,但整顺起来,思路还会很清晰,那就看你如何去解读历史、体会历史了。
多读点历史,多读点史记,还是有作用的。
虽然原版有些晦涩难懂。
但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套白话文翻译的《史记》,有厚厚四大本,仅需48元,还包邮。
是不是很划算?
《史记》四册
#618好物趋势##文史好物大赏#
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哦!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