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科协十大事件揭晓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党和国家带领人民众志成城、合力抗疫,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一年来,中国科协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聚力合作发展,在思想政治引领、疫情科学防控、科技经济融合、科普惠民服务、决战脱贫攻坚、一流期刊建设、拓展开放合作空间等领域持续发力,扎实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经社会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现面向社会发布2020年度科协十大事件。

1.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产学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出科创中国平台。

遴选26个创新枢纽城市(园区),组建105个科技服务团进军主战场。

联盟+集群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长三角区域创新联盟、国际技术交易联盟等近200个各类新型协同创新组织快速发展。

科技工作者之家线上连接14万各级科协和各类创新组织,形成面向科技工作者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2.突出铸魂塑形,科学家精神引领时代风尚底色更加浓厚

持续打造最美科技工作者品牌,颁发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树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榜样。

加大科学道德宣讲,把一场报告会拓展为学风宣传月。

学风传承行动丰富高校思政载体,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持续扩大对高校覆盖。

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深入中小学宣讲百场,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展启动全国巡展,首个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在中国科技馆挂牌,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共建科学家精神宣传机制,春风化雨做好价值引领,坚定科技界创新自信。

3.应急科普服务抗疫主战场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科协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科普响应机制,连续发出5封倡议,组织科技界投身科学防治阻击战。

全国3500余个学会融入群防群治网络,3万余名基层三长、500余万科普信息员积极行动,开展科普服务和心理咨询,稳定人心,传递科学力量。

疫情期间,科普中国保持政务榜榜首,科学辟谣传播量超20亿人次。

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科普宣教工作的意见》,推动应急科普纳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4.世界一流期刊建设取得突破

集中优势资源实施卓越行动计划,推动22种领军期刊冲击世界一流,实现新突破。

8种进入学科前5名,《园艺研究》登顶学科榜首,《国家科学评论》《光:科学与应用》《镁合金学报》《畜牧与生物技术》位居学科前三。

10种进入国际学科排位前5%,14种进入前10%。

《细胞研究》影响因子突破20,跻身全球百强,持续蝉联生命科学领域亚洲第一。

首次发布科技期刊自主评价体系,构建世界引文库,涵盖95个国家地区、38个语种、1.4万余种科技期刊。

5. 智库快速反应机制服务抗疫复产复工大局

完善跨界协同智库研判机制,发布2020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等研究成果。

形成快速调查和信息获取机制,科情在线调查系统连接全国590个调查节点380万调查员,上报210期决策咨询报告,把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决策优势。

围绕数字经济、公共卫生等领域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与天津、湖北、重庆等共建特色研究中心,联合9省区启动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建设,会省合作构建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智库格局初步建立。

6.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圆满收官

作为全国率先开展扶贫工作的10个部委之一,中国科协突出智志双扶的科技优势,举全系统之力,深耕吕梁35年,助力吕梁定点扶贫目标全面实现。

2016年以来,共支持建设1956个农技协联合会、12527个农技协(科技组织),组织18.99万名科技专家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助力390.38万人脱贫,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7.重要国际论坛峰会凝聚价值共识

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发布《温州宣言》,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向全体参会者致信。

第二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围绕数字经济、科技伦理与治理等议题深度对话交流,发布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等4项创新成果。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成立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筹委会,科学素质与全球挑战电视专题论坛落地174个国家和地区。

组织中俄科技创新年系列活动,举办第四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凝聚开放、信任、团结的价值共识。

8.开放合作助力抗疫外交打开新局面

召开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国际研讨会,搭建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专委会新冠病毒肺炎(COVID)知识与数据信息系统中英文版,推动170多家科技期刊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论文数据库建设,及时展示中国科技界抗疫研究成果。

建立中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联合行动机制,设立中国-瑞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联合行动计划。

组织167个全国学会与254个对口国际科技组织建立信息分享机制,举办近1000场疫情防控学术会议,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9.协同化科普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2020年全国科普日开展各类科普活动3.7万项,线下活动参与超2亿人次,线上浏览超10亿次。

培育科幻生态,与北京共建科幻基地,举办2020中国科幻大会,与国家电影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

支持天津、深圳开展全域科普,把科普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一体推进。

联合央视推出院士说科技一问到底专题节目,网络同步传播量累计破百亿,有效回应公众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科普大篷车坚持服务基层20年,打通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

据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

10.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彰显一体两翼组织赋能优势

8月10日,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山东省成功举办。

本届年会以改革开放 创新引领——科技赋能 合作发展为主题,全面创新举办模式,深化跨界协作和组织赋能,推动年会成果落地生根,着力打造技术经济融合的山东样板间,形成以青岛为核心、京鲁互动、覆盖山东、辐射全国的总动员。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牵牛花的播种方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牵牛花的播种方法

    1、种子:选择健康、饱满的牵牛花种子,将其放在清水中浸泡一天,然后捞出晾干。2、土壤:准备疏松、透气且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土壤,栽种前需将土壤消毒。3、栽种:将…

  • 广州塔摩天轮是世界最高吗?广州塔的摩天轮是

    1、世界最高摩天轮2、广州塔有多少米3、世界上最高最大的摩天轮在哪?排行第二、第三的分别又在哪?世界最高摩天轮1、广州塔摩天轮是全球最高横向摩天轮,位于广州塔顶…

  • 巨虫时代史前生物

    巨虫是石炭纪动物特征的一个描述,因此石炭纪又称巨虫时代。石炭纪(Carboniferous)约处于地质年代两亿八千六百万至三亿六千万年前,它可以区分为两个时期:…

  • 秦始皇兵马俑,去西安非看不可的地方

    刚下火车,展现在我面前的便是西安的古城墙,放眼望去仿佛顷刻间穿越到了古代。西安是一座有着73位皇帝72个陵墓的历史古城,它现在的繁荣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因为老杨,在…

  • 三角梅什么季节开花

    三角梅一般是冬、春两季开花,部分三角梅会在夏季开花。三角梅喜欢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其适宜生长在光照充足处,每天光照时间不能低于10小时,这样三角梅的花朵才…

  • 成绩垫底、经常逃课,爱因斯坦为什么能成为改

    《相对论》的提出,让人类一下子就从牛顿的时代进入了爱因斯坦的世界,而就是这样一位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的成长历程却未必如我们想象的一般。1879年,爱因斯坦在德…

  • 看完这十大史前深海怪物 深海恐惧症治不好

    在千万年前,这片神奇的蓝色世界,被一群史前深海怪物所占据着。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它们灭绝了,现在很多史前动物化石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激发了人们对史前动物的关注。史…

  • 57年前的今天,他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插接起爆

    这是北京一个极其普通的小区,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普通楼房。4楼不足77平方米的房子里,一位脸色红润的老人常常静坐窗前。他深邃的眼眸里,没有城市缤纷的车流人流。时…

  • 室内养什么花最好旺财

    室内养牡丹、仙客来、红掌旺财。牡丹的寓意:富贵、吉祥,将其养在室内有着招财进宝的意思;仙客来的寓意:优雅美丽、喜迎贵宾,将其养在室内有着结交贵人、生财增福的…

  • 爱因斯坦真的学习成绩不好么?大家或多或少都

    爱因斯坦真的学习成绩不好么?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一些关于爱因斯坦的谣言:爱因斯坦小时候笨,但很勤劳刻苦。小学数学差,只考了1分。高中学习差,都被退学了。针对这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