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残片到威风凛凛的战士陕西的秦俑是如何修复的

秦兵马俑是西安和陕西的象征,也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中国文化的对外名片。

可你知道吗,不少兵马俑并非一出土就是威风凛凛的整体,而是从考古现场一堆堆的碎块中拼接出来的。

兵马俑这么大体量的陶器,究竟是如何修复的?6月10日,记者来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兵马俑博物馆一号坑对外开放修复室。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馆员兰德省先生,受邀作为本期主讲人,向网友们介绍了秦俑修复的全过程,并通过直播镜头,带网友参观了这个被称为秦俑专科医院的地方。

(一)修复流程共十步每步要求都很精细

兰德省介绍,秦俑修复的流程可以分为十个步骤。

整个过程,和人到医院看病差不多。

只不过我们面对的,是两千多年前的‘秦人’。

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些‘秦人’健康出院,留住真容。

第一步:提取残片(相当于挂号)

首先,要从一号坑第三次考古现场将残缺不全的秦俑残片提取到修复实验室。

这一步就相当于挂号, 兰德省说。

在修复现场,华商报记者看到,秦俑残片被放在修复台上,按照人体结构摆放。

这些残片有大有小,除了能辨清的头部等部位的残块,还有比较小的分不清部位的残块,极小的残片装在大塑料袋里。

其中一个秦俑残片有三个编号,代表着这件残俑是从三个位置出土的。

第二步:现状记录(相当于诊断)

对整个残俑,要进行现状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残片的数量,完残程度,病害的类型和程度,彩绘残留多少、有头无头,有无足履、短裤、底袍等等,都要一一记录在案。

无论大小,对每一个残片都要进行照相记录。

第三步:病害调查(相当于填写病历)

对秦俑残片上的所有病害进行调查评估。

兵马俑身上有18种病害,占陶质彩绘文物病害种类的99%。

第四步:检测分析(相当于医学检查)

彩绘分析(显微镜观察、激光拉曼分析);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陶胎检测(拍X光片、超声波检测);表面观察(超景深显微镜);颜色测量(色度在线测量仪);三维扫描等等。

第五步:制定方案(相当于综合会诊)

将检测分析结果和残片现状、病害汇集,按照文物保护修复原则,在全面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治疗方案,以对症下药。

第六步:保护修复(相当于手术治疗)

共有6个步骤,分别为清理、彩绘加固、制作工艺记录、拼对、粘接、补全。

这个过程是秦俑修复过程中最主要的步骤,所用时间也比较长。

第七步:绘图

为便于对文物的细致观察,要用图纸的形式来呈现文物信息。

所绘图纸种类有现状图、病害图、痕迹图、纹饰图、剖面图、测绘图等。

形式有手工绘图、数字影像、计算机制图、摄影测绘、全息三维激光扫描测绘等。

第八步:留观(相当于留观室)

保护修复后的秦俑,在修复室或修复现场存放1-6个月,留守观察文物的彩绘加固情况、陶胎的粘接情况、文物的稳定性以及文物相对保存环境的适应情况等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在案。

第九步:建立保护修复档案(相当于建立户口本)

保护修复档案也就是文物的健康病历,采用文字绘图和照相等多种形式记录。

保护修复的每件文物都有一份病历,都有一套完整的档案。

从提取文物开始,将文物本体信息和实施保护修复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材料以及检测分析数据、结果、评估记录、论证记录、方案、照片、影像资料、三维扫描等等,都要一一记录在案。

形式有文字、图表、照片、拓片、影像、电子文件以及数字化等等。

第十步:归还文物并办理藏品登记号(相当于颁发身份证)

文物保护修复完成后,经过专家小组评估,填写文物归还表。

若是考古出土的陶器修复,由保护修复部、藏品管理部、考古工作队(部)三方移交,归还文物收藏单位或博物馆的藏品管理部门,建立藏品登记号。

这个藏品登记号是唯一的,也就相当于文物的身份证。

有了这张身份证,秦俑才可以走出陕西,出巡世界。

(二)保护修复这一步 必须要过六道关

整个修复过程的第六步,是将兵马俑从残片变为整体的核心步骤,包括了清理、彩绘加固、制作工艺记录、拼对、粘接、补全6个环节。

那么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将兵俑从一堆残片变成威风凛凛的战士呢?

清理:50多件残块需十几人两三个月才能完成

兰德省介绍,首先要对残片进行清理。

清理环节要去除的对象,是秦俑残片表面上的一切病害。

所谓病害,就是指影响器物保存的有害物质,包括秦俑表面的泥土附着物、其它附着物、硬结物、结晶盐、动物、植物、微生物病害等。

只有去除这些病害,才能恢复文物原有风貌,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更健康更安全地保存。

清理时遵循的原则是:少清除多保留,尽可能的多保留原始信息,能不清理的就不要去清理。

有意思的是,现场清理工具中包括一套51件套的手术器械,这套手术器械和骨科医院、牙科医院专用的手术器械一样。

此外还有竹签、竹片、钢针、脱脂棉吸耳球、除尘器、放大照明灯、显微镜、医用微型钻、蒸气清冼机、超声波清洗仪、各种雕塑用刀等等。

清理办法有两种。

其中,物理清理法适用于所有器物上的病害去除,也是主要的清理方法;化学清洗法则多用来清洗其它附着物、硬结物、可溶性盐、不溶性盐、有机污染物和一些生物污染物。

具体清理方法有‘剥层式’、‘扎针式’、‘滚动吸尘式’以及化学溶剂辅助共四种。

以正在清理的一件铠甲武士俑为例,共有50多块残块,需要十几名工作人员花费两到三个月才可以清理完。

而秦俑80%的制作工艺信息,都可以在清理过程中了解到,工作人员在清理秦俑残块时经常会发现一些小秘密。

加固:彩绘加固保湿材料 和女士化妆品成分一样

清理之后是加固环节,包括彩绘加固和陶胎加固。

因为秦俑彩绘是带有机底层的彩绘陶器,出土后容易起翘、脱落、空鼓、龟裂、变色,这时就需要采用秦俑彩绘保护技法对彩绘进行加固。

主要是用PU作为加固剂渗入彩绘层增加生漆底层与陶片间的粘接力,用PEG200稳定生漆层中的含水量。

具体需要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2-3天时间。

加固完成后,再用湿润的脫脂棉覆盖彩绘层表面,最后用食品级保鮮膜包裹。

对于现场出土保存比较好的彩绘,在现场就进行彩绘加固。

在修复开始后,还要再次加固,也就是说要加固两次到多次。

彩绘加固所用材料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保湿,一个是联合加固。

所用的保湿材料,和女士化妆品中的部分成分是一样的。

据介绍,彩绘保护需要一周时间。

在平时修复工作中,边清理边加固是常用的方法。

记录制作工艺:相机、显微镜、拓片都用上了

在残片清理后,秦俑的纹饰和制作痕迹非常清楚,这时还要用相机、显微镜及拓片等方式一一记录下陶俑的制作工艺。

记者注意到,一件正在清理的秦俑手腕残块上出现了字迹,工作人员做了拓片把这些陶文记录下来。

而在一块铠甲武士俑的前胸铠甲残块上,竟然也发现了文字。

这是秦代‘物勒工名’留下的痕迹,从文字看,手和上身都是一个工匠做的。

在这么显眼的地方留下自己名字,若被监工发现了是要杀头的。

拼对:为方便拿取,残片摆在病床上

因为秦俑残片个体大,质量重,粘接前一定要进行拼对,检查残片是否可以恢复原形,茬口是否吻合,缺失的残片是否还以找到,器物的结构是否可以恢复等等。

拼对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还要把编号相邻或相近的残片按大小、部位、形状、茬口、颜色、厚度、纹饰图案等确认互配,编号记录。

记者注意到,在修复现场还放有一张和医院一样的病床,上面摆放着许多秦俑残片。

病床可移动可升降,把残片放在病床上,可以方便拼对时拿放。

兰德省先生解释说。

粘接:陶俑要自下而上,陶马要从躯干开始

在粘接环节,工作人员一般会从底部或最稳定的能起支撑作用的部位开始。

对表面有彩绘或表面较疏松的残片粘接时,先从内部固定。

对于小片陶片的粘接,必须要选用具有可逆性、强度小的胶。

在粘接复位阶段,先要对粘接面进行清洁,以保证粘接的效果达到最佳。

之后,在清洗干净的残断面刷涂一层保护处理材料。

这种材料也要求具有可再处理性,以方便后续的修复。

接下来就要选择使用胶粘剂了。

秦俑的修复,选用的是改性的环氧树脂胶。

也就是说,修复好的文物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后可能还要再次进行修复,不能因为这次修复导致以后再次出现问题却无法修复。

在粘接陶俑时,一般要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为:踏板→足履→腿部→身体→头部,按照这样的顺序来粘接。

粘接陶马时,则要从躯干开始。

躯干粘接完成后,粘接马腿,最后粘接马头。

每个阶段涂胶后要用专用工具和捆扎带进行固定。

涂胶时要均勻,要求涂在残断面内侧的三分之二,外留三分之一,涂刷一层薄薄的胶粘剂。

这样做是为避免胶层因固定后受挤压而流入表面。

粘接彩绘陶片时,要先在残断面两边预先用保鲜膜保护好彩绘层,防止粘接剂溢出后污染彩绘层表面。

一般是从器物的底部往口沿粘接,也就是由下而上粘接,若遇到自重较大、粘接面较小的陶器,还要制作支撑物进行辅助。

对病害严重、碎片较多的部位,要求先进行试拼接,记录好相应顺序号;粘接完成后用橡皮筋(带)、扎带、紧固带予以固定,然后放入安全的地方。

待粘接面完全固化后,再将纸胶带去掉,用热手术刀剔除外留的胶液,修整粘接面。

到了这个环节,秦俑基本就形成整体了。

但并非所有的秦俑都完完整整,不完整了怎么办?

补全:秦俑身上伤口要不要缝合,必须要守规矩

兰德省介绍,这就是对秦俑进行手术治疗的最后一个阶段了,判断要不要补全。

这个步骤,相当于给人进行伤口缝合。

但秦俑毕竟不是人,而是文物,伤口要不要缝合,是要遵守规矩的。

首先,要看残缺程度,并且必须要有依据。

一般情况下,是不建议进行彩绘陶器补全的。

但出于对考古器型的认识、文物陈列展示及科学研究的特殊需要,在有依据的前提下,按照文物等级上报经批准后,才可以对局部区域进行适当补全。

而且对补全材料也有要求,要求必须具有可再处理性、可识别性和兼容性。

换句话也就是说,外观既要协调还要有所不同。

为达到可识别性,我们会采用和器物颜色近似的材料,补全后补配部位会略低于器物表面,以达到‘远看一致近观有别’的效果。

(三)为修复兵马俑 发明了三件新型实用专利

据了解,兰德省先生做兵马俑修复工作已24年,在兵马俑一、二号坑修复的兵马俑约有150件。

我们修复的目的,是让残破的秦俑健康出院、留住色彩。

这是我们修复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也是我们的祝愿和最深的感触。

每次看到一件件修复好的兵俑获得了‘新生’,重新威风凛凛地站到秦俑军阵中去,我们就感到很自豪。

兰德省介绍,秦俑保护修复团队目前共有近20位文物保护和修复专家,还有50多位现场保护和修复技工。

承担着秦始皇帝陵园内所有出土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其中,一号坑修复组承担着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新出土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任务。

记者注意到,在这个开放式修复室还摆放着一些特殊的设备:

一件从残块拼接的陶马跨在一个独特的设备上。

兰德省介绍,这是半自动可升降式陶马修复台,在陶马修复过程可以很方便地升降,并借马吊台进行翻身。

一件像床一样的器械,放在对秦俑进行粘接的区域内。

兰德省介绍,这是移动式陶俑起立床,可以把粘接修复好的陶俑平放在上面,然后进行移动,并可以很方便地使陶俑站立起来。

在留观区一件修复好的秦俑旁也有一个特殊设备,有点像门框,但立柱上都有刻度,一位工作人员正根据测量数据,将秦俑正面、侧面数据严格地按照比例绘制在图纸上。

兰德省介绍,这是三维测量仪,可以很方便地对修复好的秦俑进行测量绘图。

这些是我们在工作中根据修复实践经验总结发明的三件实用新型专利。

(华商报)

举报/反馈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手拉手是什么意思 (茅台交易手拉手是啥意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手拉手是什么意思 (茅台交易手拉手是啥意思

    手拉手,这一简单的动作,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支持、团结合作的象征,更代表着帮助、关心、分享和互相信任的精神。在当代社会,这种精神是社会和谐、…

  • 头脑逻辑练习题开散及谜底

    思维逻辑训练题合集及答案。很多时候,人应该学会用排除思维法来筛选最佳组合。运用排除思维,可以让自己少走曲折路、不走冤枉路,它可以让你在必然性中更快地找到自己所要…

  • 掌上鬼手自拍时你的手怎么了

    近年来,自拍越来越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出门旅游还是简单的吃饭喝茶,我们总能看到人们利用手机自拍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感受。然而,在日常…

  • 茶花叶片出现黑斑,改善这几点,叶片翠绿长势

    1、修剪:将长黑斑的叶子修剪掉,避免多余的叶片继续感染。2、光照:将植株放置在有充足光照的环境下,促使植株充分进行光合作用。3、浇水: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中…

  • 迄今为止 尚未被人类解开的6个发生在历史上

    对于很多猎奇爱好者来讲,曾经在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未解之谜的事件,往往能够让他们很感兴趣,因为这些事件特别的怪异,不仅让普通人感到不可思议,同时也让许多专家都无法给…

  • 一场26年追踪的谋杀案纪实:揭开1985年八仙饭

    1985年八仙饭店灭门案是中国历史上一起引人注目、影响深远的谋杀案件。25年来,这一谋杀案在警方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下,一直悬而未决。如今,我们已经揭开了这…

  • 三处有痣菩萨转世是哪三处

    三处有痣菩萨转世是哪三处?痣虽然大多数人讨厌,但这些东西都是人体带来的。俗话说,身体、头发和皮肤都受父母的影响,所以这些也是上帝给我们的。为此,现在我们就一起看…

  • 秦国青铜剑千年不锈,越王勾践青铜剑依旧锋利

    青铜剑是西汉之前武器通用的材质,西汉后发现铁,青铜就逐渐被淘汰。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青铜剑,时隔两千年依旧锋利无比,并且没有生锈,表面用了近代工艺处理方法,…

  • 上古卷轴5,2024全新攻略!揭秘突破NPC等级上限

    在远古史诗般的游戏《上古卷轴》系列中,其第五部作品《上古卷轴5》的等级设定颇为引人注目。原版游戏的最高等级被定格在81级,这代表着玩家在游戏中技能与经验的极致体…

  • 这几个未解之谜之您知道多少欢迎和我一起探

    和氏璧下落之谜将相和和完璧归赵的故事很多人都很熟悉,说的就是和氏璧。和氏璧是一件极难得到的珍贵宝物。这块玉更不寻常的是,因为有夜光,所以也被称为夜光之墙,放置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