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80斤服装设备 潜入水下8米作业城市蛙人在高温与黑暗中疏通地下动脉

城市地下动脉和人的毛细血管一样,是需要日常清理的,如果不坚持养护,到了台风暴雨天就会出现堵点,从而影响城市正常运行。

于是,一群特殊的城市蛙人应运而生,他们潜入地下,搬运垃圾、养护管道,发挥着机器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份艰辛和不易,不为常人所知。

7月4日,上海拉响今夏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劳动报记者走近这群蛙人,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属于他们的劳作时刻。

在黑暗闷热的城市下水道里,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地方,有这样一群职工在默默坚守。

80斤设备上身一分钟就出汗

绳子系紧,上机器!检查密封情况!在烈日暴晒的华展路上,鲁小军打开封闭的窨井盖,为即将下井的蛙人李桂忠进行最后的监护工作。

完成所有安全检查后,同事们将两块重约30多斤的铅块套在了李桂忠的潜水服上,这也预示着井下作业正式开启。

很多人并不清楚,这群穿着奇怪的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甚至一度觉得,他们大概就只是去潜水的。

殊不知,这是一群特殊的潜水员,他们承担的是上海这座超大城市各条下水道中的清洁、疏通作业。

就犹如人的毛细血管一样,如果不坚持养护,到了台风暴雨天就会出现堵点,从而影响城市正常运行。

根据规定,城市蛙人单次作业不得超过两个小时,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只能单人作业。

因此,蛙人们除了需要考出潜水证之外,还要考取有限空间作业证,以此证明自己具有在封闭环境下作业的资格。

同事正在为蛙人穿戴特殊潜水服。

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他们身上的服装设备也特别有讲究,仅潜水服穿起来差不多就要30分钟,而且需要四个人同时提供服务——一个辅助穿装备、一个辅助整理气管和安全绳,一个辅助看管供气设备,另一个专人负责指挥协调。

更让人吃惊的是,整套衣服重达40多斤,头盔为钢制品,潜水服为胶制品,外加用来稳定的铅块,整套装备上身几乎就是80斤的分量。

对于蛙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

采访当天恰逢上海拉响今夏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室外气温直逼37℃,人光站着能都冒汗,更别说套上这么重的服装和设备。

夏天把这套服装穿上身,身上就没一寸是干的,只要一分钟,就能让你泡在汗水里。

李桂忠告诉记者。

而到了寒冬腊月里,挑战他们则是寒冷的天气,以及冰冷的管道水。

所以,高温和严寒,对于蛙人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

在黑暗中靠双手摸着作业

挑战更大的是在下井之后。

因为作业环境的特殊性,这个行业的员工队伍数量一直不算多。

原来,一旦下井,水底四周就是漆黑一片,只能靠蛙人们用双手、凭感觉去摸索。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不少淤泥、沙土、纸浆等垃圾堆积着,有些污水井还散发着难闻的臭味,需要他们去完成垃圾清理、搬运、管道养护等各种工作。

在井下,最担心的是水泵抽水引起的水流变化,这种冲击可能会让蛙人的身体失去平衡。

从下井到出井,我们是不说一句话的。

从业30多年,蛙人宋建军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状态,而他也是李桂忠的师傅。

在宋建军手中,他先后已经带出了近百位徒弟,可以说是这个行业发展的见证人和亲历者。

下井前必须套上30多斤重的铅块。

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说不怕,那是假的。

但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脚踏实地干下去。

宋建军坦言:对于入行的蛙人来说,胆要大、心要细,不讲个人英雄主义,必须依靠团队合作。

采访中,记者发现,蛙人所有的语言信息都靠安全绳索来传递。

比如,在这个团队里,拉一下,就意味着需要铁线增援;拉两下,则表示可以进行送泥作业……这些通过绳索传递的信息,是只有蛙人班组自己才能够读懂的特殊语言。

而每一位下井的蛙人都将安全交给了自己的队友,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一旦分到了一个班组,所有的组员就成为了自己的家人。

我们虽然没下井,但完全不能分心,要密切关注井下的一举一动,随时做好下井增援的准备。

鲁小军直言,即便是干了几十年的老法师,也必须将每次作业当成是自己的第一次。

机器可以分担但无法取代他们

记者了解到,蛙人们大部分的下潜深度在5米左右,而最深的时候,则需要下至地下近8米的管道内工作。

别说作业了,光是水压就让很多人承受不住。

宋建军坦言。

所以,通过一次次摸索,大家都在积累经验,更是要利用各种无水时段,下井熟悉环境,掌握技能。

水里压强大,下潜速度一定要慢。

下面除了自己的呼吸声,什么声音都听不见。

记住爬梯是放在哪边,要学会根据梯子来找方向。

……

这是宋建军从业30余年来积累的各种经验,他也将这些救命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自己的每一位徒弟。

蛙人作业讲究的是团队合作。

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有人会说,在机械化智能化的时代,这些蛙人是不是也会被取代。

答案是:至少在目前,是不可替代的。

宋建军坦言:或许机器可以分担一部分工作,但在这些特殊的环境下,蛙人所发挥的作用终究是无法取代的。

目前,宋建军所在的上海昌源市政共有约40多名城市蛙人,年轻的20多岁,年纪大的40多岁。

每天,他们都奔波忙碌在上海地下的动脉里,而为了尽可能减少对道路通行的影响,这些作业都是在晚上10点以后进行的,一直要持续到次日凌晨5点。

记者了解到,如今,全国范围的城市蛙人也仅有几千人,而在上海,更是只有区区一两百人。

他们大多数时候都隐藏在地表之下,只有在夜半阑珊,车流稀少之时,才能偶然在马路上见到他们的身影。

正因为有了这些蛙人,我们的城市管网才能如此健康、通畅。

【记者手记】

请珍惜城市蛙人的存在

为避免影响城市道路通行,蛙人通常日落而作、日出而息,主要工作时间是晚上22点到凌晨5点。

而他们所劳作的城市下水道,在地下3米到8米的深处。

所以,我们往往看不见他们的存在。

蛙人工作条件艰苦,有一定的危险性。

从事这一工种的,大多是来自外地的年轻人,随着各地生活条件的改善,愿意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日渐减少,招聘也变得困难起来。

我们所采访的蛙人朴实而单纯,对于上海这座工作多年的城市,对于企业给予的薪资福利,大多感到心满意足。

这样为数不多的劳动者,更加值得珍惜,也提醒我们,在每一天的日常,尤其是酷暑、寒冬和汛期,做好对他们的劳动保护。

头图为蛙人李桂忠正准备下井作业。

劳动报记者 颜筱依 摄影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人死在太空会腐烂吗?可能会冻结成木乃伊也可能比地球腐烂更快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人死在太空会腐烂吗?可能会冻结成木乃伊也可

    众所周知太空是真空环境,它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完全不同的,辐射、温度等等都是有差异的,真空环境下很多东西可以保存得更久,但是在地球上就很容易腐烂,比如尸体就是其中…

  • 猕猴桃树怎么分公母

    1、芽眼不同:雄株的芽眼是突出外露的。雌株芽眼是凹陷的。2、花朵不同:雄株的花朵没有子房,不能结果。雌株的花朵子房比较明显,受精后可以结果。3、树皮不同:雄…

  • 未解之谜:百宝山事件真相 百宝山事件

    1、宝山守卫战:将领提前写遗书,500壮士死守殉城,为何日军也鸣枪致敬...2、特大刑事案件之一,悍匪白宝山案,到底怎么回事呢?3、宝山战斗歼灭日军多少?4、关…

  • 中国十大未解之谜:罗布泊之咒背后那令人惊悚

    余纯顺是一位探险家,曾经徒步穿行川藏,青藏,心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文字作品40多万字,照片资料8000多张。在小学时候,很多人也都从课…

  • 贵阳摄影迷夜空中拍下不明飞行物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UFO,真是太稀奇了!”昨日,市民罗先生致电本报,称他的儿子日前在贵阳市区上空,无意间拍到一张不明飞行物的照片记者随后来到罗先生的家中,见到…

  • 亚洲首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张洪:勇敢跨出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文梅见习记者石文君别人都不信,一个盲人怎么可以登上珠峰呢?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不靠谱的,他们愿意支持和帮助我,是觉得我…

  • 九尾狐真实的样子九尾狐真实的样子照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九尾狐真实的样子,以及九尾狐真实的样子照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九尾狐长什么样?据《山海经》记载:九尾狐住在青…

  • 农村夫妻遭遇灵异事件,各种奇怪现象出现在夜

    平静生活起波澜在一个宁静的农村,李大山和王翠兰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他们的家坐落在一片青山绿水之间,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田野和错落有致的农舍。李大山是个勤劳朴实的农…

  • 二战未解之谜:找不着船员的鬼飞艇

    飞艇在二战期间战略地位已没那么重要,主要任务也由反潜渐渐退居到沿海巡逻及护航上。因此1942年8月16日,寇迪中尉ErnestCody及亚当斯少尉Charles…

  • 中国十大未解之谜:新疆罗布泊恐怖生物照片

    每个国家都会有一些不敢对外公开的照片以及神秘事件。所谓存在即合理,一件事物存在的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道理。下面要介绍的是网传的中国不敢公布的神秘事件,这些事情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