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简介 春秋五霸之一 秦国第九位国君

对于秦穆公,大家肯定不陌生,秦始皇算是秦穆公的的十九世孙,他是春秋五霸之一,曾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前659年,秦穆公正式继位,他励精图治,将秦国发展壮大;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穆公抓准机会,不断完成了收复西戎,还消灭了晋国,成为一方霸主!

一、秦穆公简介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是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与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和楚庄王并称为春秋五霸。其中齐桓公是第一个称霸中原的诸侯之长,之后是晋文公,等晋文公死后,秦穆公灭掉晋国成为第三个称霸的君主。

前659年,秦穆公正式继位,在位期间他重用百里奚、蹇叔,励精图治,击败晋国,灭多个效果,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前636年,秦穆公帮助晋文公回国即位,实现秦晋之好;前627年攻打中原失败,前623年开始像西发展,并最终收复西戎,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

前628年,晋文公去世,晋国开始衰败,秦穆公趁此机会灭掉了晋国。穆公时代的称霸只是完成了收复西戎,消灭晋国,成为一方的霸主而已,并没有像秦始皇一样称霸整个天下。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太子罃继立,是为秦康公嬴罃。秦穆公死后,因为人才都被用来殉葬,所以秦国也开始逐渐衰败!

二、秦穆公的故事:177个殉葬者

秦穆公一生贤明,文治武功都非常卓越,他在位期间重用贤臣,帮助晋文公回国继位,实现秦晋之好,并且最终收复西戎,消灭晋国,使秦国称霸一方。但秦穆公有一个大污点,那就是&“人殉&”,秦穆公死后,人才被用来殉葬毁灭,他的继承者们也都平平无大作为,终春秋之世,秦国再没有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过上乘的表演。

史书记载:&“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意思秦穆公死后,有177个殉葬者,其中包括奄息、仲行、针虎,他们都是秦国贤臣!一代明君竟然令贤臣殉葬,这无异于在摧毁秦国的根基,秦穆公也因此招来骂名!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刹泰路侏儒变色龙 变色龙经过长期演化基因变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刹泰路侏儒变色龙 变色龙经过长期演化基因

    之所以称其为侏儒变色龙,是因为变色龙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基因发生了些许改变。这种侏儒变色龙像是患了侏儒症一般,体型很小,平均长度只有十几厘米。较几百年之前的变色龙…

  • 黑鳞鲛人真的存在吗?黑鳞鲛人活着的

    我国的古人对人鱼的称呼是黑鳞鲛人,而在西方国家才将人鱼称之为美人鱼。黑鳞鲛人真的存在吗!?我们可以在很多古代的野史秘闻中看见关于黑鳞鲛人的记载,和西方美丽的人鱼…

  • 难解之谜:神奇“鸳鸯井”逢端午中秋互换清浊

    近日,四川省武胜县发现两口神奇的水井。它们相距4米,一清一浊,又被当地人称作鸳鸯井。每年端午节后清井变浊,浊井变清,而过了中秋节,两眼井水又自动恢复原状。这奇事…

  • 土耳其出土1600年古罗马堡垒遗迹

    2012年哈桑凯夫被大坝淹没之前的考古遗迹。去年夏天,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一座罗马军事建筑的遗迹。(图片来源:/Tolga_TEZCAN,盖蒂图片社)(神秘的地…

  • 02年华航空难225人遇难,22年前就注定有今天

    2002年5月25号,从台北桃园国际机场起飞的一架波音飞机在下午3点28分于澎湖海域上方解体坠毁,飞机残骸坠入海中,飞机上的225人全部遇难。5月30号,就在遇…

  • 朱小贞留下的宝贵线索 火灾现场的两本书 或

    朱小贞留下的死前讯息,矛头直指林生斌?现场的两本书是关键在林生斌人设崩塌之后,他的现任妻子就不断地发文论人生,其中的一篇小短文中提到这么一句,她曾问林生斌一件事…

  • 未解之谜:杀妻求将的主人公是哪位?杀妻求将的

    1、杀妻求将的主人公是谁?他最后落得了怎样的下场?2、杀妻求将的主人公3、...分·三顾茅庐·图穷匕见·杀妻求将的主人公是谁?谢谢。4、杀妻求将的主人公是谁5、…

  • 全球十大怪物是什么(欧肯纳根水怪等)

    尼斯湖水怪、欧肯纳根水怪、幽微等。地球之大,无奇不有。即使是最全的百科全书,也无法完全收录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有些生物只有少数人见过,甚至有些超出自然范畴的存在,…

  • 现实生活天上有神仙吗,神仙生活在几维空间

    中国神话真神仙是无所不能的,每一个神仙都有他们不同的法力,但他们有一个共同推动,他们是超脱轮回、跳出三界、长生不死的人物,而且生活在天上,而有些人会问我们现实生…

  • 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变暖导致水生栖息地干涸,青

    对于四个代表性生物群落中假设的8.7克青蛙来说,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活动变化预计将随着环境干燥而增加。图片来源:自然气候变化(2024)。DOI:1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