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地宫至今完好 司马迁是如何知晓的史记中的记载是真的

对于秦始皇陵的资料,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然而从考古专家的推测,以及《史记》中记载的资料来看,兵马俑只能算得上是秦始皇陵中的冰山一角。

因为秦始皇自认为自己统一六国,功劳盖过三皇五帝,所以他觉得自己的陵墓作为他逝世后一直居住的地方,自然不能比活着居住的皇宫差到哪里去。

因此他对于自己的陵墓十分的上心。

对于这座2000多年前建成的秦始皇陵,我们暂时只挖掘了兵马俑的部分,而有关于秦始皇陵的最早记载便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详细的描述了秦始皇陵的内部构造,并对地宫内进行了一系列的细节描写。

而司马迁《史记》中有关于秦始皇陵的资料,成了我国挖掘了解秦始皇陵的第一手资料,有人不禁感到疑惑,司马迁作为一位西汉的史学家,从没进入过秦始皇陵,而在陵墓完工之后,几乎所有有关于这座陵墓的资料都被销毁了,就连修建陵墓的工人也都被永远的关在了这座墓中,再也没有出来过。

那么司马迁又是如何得知秦始皇陵的这些详细信息的呢,在《史记》中有关秦始皇陵的描述又有哪些是真的,哪些是难以辨认的呢?

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秦始皇本纪的内容来看,秦始皇在一统天下之后就将修建自己陵墓的事情安排了下去,在一番选址后,陵墓的位置定在了郦山。

在位置确定好之后,秦始皇任命当时的丞相李斯设计自己的皇陵。

根据现在的考古资料,我们可以知道秦始皇陵的面积大小为56平方千米,这个大小可相当于两个澳门那么大了。

从面积大小我们不难判断出秦始皇陵修建规模的庞大,而如此大规模的修建工程自然要耗费不少的人力,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是对修建秦始皇陵最初所用人数的具体描写。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在秦始皇陵开始建造时,全国上下一共有70多万人参与到了陵墓最初的修建过程。

而到陵墓施工阶段的中期,这个参与修建的人口数量增长到了将近80万。

《史记》中还提到了穿三泉,顾名思义也就是说修建陵墓的人在挖地基时,足足挖穿了三层地下河。

因为当地第一层的地下水是位于地下大约16米的位置,所以三层的地下水深度大概为48米。

根据考古队的测量我们得知光是秦始皇陵中的地宫就有35米深,而整个秦始皇陵则是高达51米有17层楼那么高。

由此可以看出穿三泉的说法不假。

紧接着就是下铜而致椁的一段对于秦始皇棺椁的描写,说的是秦始皇的棺材是用铜汁铸成。

虽然说秦朝的历史过于久远,当时的金属制造水平有限,但在那个青铜制造技术已经炉火纯青的时代,建造一口精妙绝伦的铜制棺材应当还是绰绰有余的。

之后,司马迁提及到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可见秦始皇的将生前所获得的不少奇珍异宝、吉光片羽都作为陪葬品带到了地下,并且堆满了陵墓中。

在秦始皇所有的陪葬品中最值得让人怀疑的便是失踪的华夏至尊神器

——九鼎。

九鼎作为夏商周的传国之宝,象征天下九州,自古以来便有着得九鼎者得天下的说法,它的地位比传国玉玺还要高,可着两样东西后来都下落不明。

从九鼎在历史记载中最后一次出现的信息中我们得知,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得到了周王室的九鼎,并将其带到了秦朝都城所在的咸阳,之后便消失不见了。

这个时间段正好是秦始皇陵修建的时候,因此不知所终的九鼎很有可能被秦始皇带入了自己的陵墓。

他希望自己一直都是天下的主宰,生前是,去世后也是。

由于墓室的稀世之宝异常的多,想必一定会有不少图谋不轨的盗墓贼惦记,因此在墓内布置机关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司马迁对此便描述了墓中藏有会自动发射的机弩。

然而这些机关并不能使盗墓贼就此收手,虽然秦始皇陵作为2000多年前的一座古墓,从古至今遭到了不少盗墓贼的关顾,但直到今天这座陵墓的核心部位也没有遭到任何的损坏。

接下来要说的可是整个秦始皇陵的重头戏,这个便是秦始皇陵中的水银。

那么秦始皇陵中为什么会有水银呢,这些水银又有什么作用呢?

在《史记》中,司马迁写道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可见秦始皇的地宫中有大量水银灌溉而成的河流,而这些用水银模拟的河流正是秦朝时期百川江河大海的样貌。

据说这些水银被一股机械力量推动着,在地宫中不断地流淌着,日复一日、从未停止过。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少人对此表示过怀疑。

水银其实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一种化学物质——汞。

绝大部分人都知道水银有剧毒,而且十分容易进入人体的皮肤和呼吸道。

在水银面前,人类强大的生命力显得不堪一击,强烈的毒性使得它只需要几微升的分量就可以导致一名成年男子因此丧命。

而大量的水银会导致空气中的汞含量超标,在那样的环境下人只要呼吸便会丢掉性命。

所以说水银才是使得盗墓贼面对秦始皇陵里数以万计的宝贝望而止步的原因,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秦始皇陵内竟然有100多吨的水银。

这是这么回事呢?

考古学家为了证实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水银的描述,开始对秦始皇陵附近土壤中的水银含量进行检测,但由于当时的探测技术有限水平,专家们只能采用最简单的钻探法对土壤中的汞含量进行检测。

所谓的钻探法也就是用洛阳铲这种考古学工具来挖取地下深处的土壤,由于这种铲的结构很长,因此通过它我们可取出地下十几米深处的土壤。

考古队在秦始皇陵周围检测了好几处土壤中的汞含量,当检测结果出来的那一刻,专家们都傻眼了。

因为秦始皇陵地宫上方土壤中的汞含量比陵墓周围土壤中的汞含量高了几十倍,

显然地宫上方土壤中的汞含量之所以会如此高的原因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便是土壤下方埋藏了大量的水银,而水银的蒸发导致了土壤中汞含量的增加。

通过土壤中汞含量的数据,专家推断秦始皇陵的地宫中至少有100吨以上的水银含量。

这个结论简直骇人听闻,因为即便是科学技术比秦朝要发达不知道多少倍的宋朝一年的水银产量也才2200多斤,而100吨的水银可是宋朝90年的产量总和。

要知道即便是在建国30年后,全中国的水银产量也才300吨多。

因此在2000多年前,100吨的水银被秦始皇用来装饰地宫简直是让人匪夷所思。

当时探测水银的时间是在20世纪后期,由于考古检测的水平有限,专家们都不敢对100多吨水银的猜想下定论。

直到几十年后,国家用专业的探测器械再一次对秦始皇陵中的水银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

在调查中,专家们不仅找到了水银的具体位置,还知晓了不同位置的水银含量。

当他们将水银含量分布的数据图整理出来后,专家发现水银含量的分布与秦朝时期江河湖海的分布图高度吻合。

这一发现证实了司马迁对于水银的描写,看来秦始皇陵中的真的拥有被模拟成百川江河大海的水银。

在描写完水银后,司马迁紧接着又写下了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一话。

看来在秦始皇的地宫中不仅有象征着秦朝江山的水银,在地宫的上方还镶嵌了无数宝石用来象征天上的繁星点点。

有传言,在考古探测时有专家探测到在地宫中有一个和棺材大小一样的金属长方体在水银河的上方不断地漂泊徘徊着。

不少人都认为,那个在水银河中不断地漂泊徘徊着的金属长方体很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的那口铜制棺材,由于铜的密度比水银小,因此由铜制作而成的棺材便可以浮在水银上。

在参观秦始皇陵时,你或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在秦始皇陵的地宫中,有用水银制作而成的山川河流,在地宫的上方则有一直闪耀着的星空,而秦始皇在地宫中一直来回不断的巡视着他华丽的宫殿,注视着他打下的秦朝江山。

在秦始皇的地宫中不仅有水银还有以人鱼膏为烛的烛火照亮着整个地宫,不知过了多少年也没有熄灭过。

司马迁对于人鱼膏的描写,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兴趣。

在2002年,考古学家们出土了36000多支秦朝的竹简,上面详细记载了秦始皇在位期间捕杀了一只巨大鲛鱼的事件。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一直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神药,为此他还找到了一名自称是鬼谷子关门弟子的方士徐福。

秦始皇曾经派徐福带着3000多名童男童女出海为他寻找传说中长生不老的仙药。

徐福在一次出海中发现了一头体型巨大的鲛鱼,他认为猎杀鲛鱼后就能得到长生不老药的线索,最后秦始皇亲自率兵来到了发现大鲛鱼的地方,然后用重型的炮成功的射杀了大鲛鱼。

其实他们口中的大鲛鱼正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抹香鲸,而秦始皇地宫中常年不灭的人鱼膏很有可能就是用抹香鲸的脑油制作而成的长明灯。

实验证明由抹香鲸的脑油制作而成的长明灯,只需要8克的大小就能燃烧将近30年。

事实证明司马迁所说的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看来不假,在地宫中真的存在着许久都不曾熄灭过的烛火。

看来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秦始皇陵的描写几乎全部都是真的,可他又是如何知晓的呢?

想必是在秦朝灭亡时,有关于秦始皇陵的设计图纸遭到遗失,再加上参与修建秦始皇陵的工人数量过多,难免会有漏网之鱼,而且在陵墓还未完工之时,秦始皇就去世了,而在秦始皇去世后,秦国的局势十分的混乱,也许有关于秦始皇陵的信息被人趁乱泄露了出去也是极有可能的。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塑料污染来源哪里?塑料污染带来的十大危害必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

  • 塑料污染来源哪里?塑料污染带来的十大危害

    导语:无论是你的手机壳,还是你正在啜饮的杯子,或者午餐容器,几乎所有东西都是用塑料制成的。当生产过多塑料时,它最后会伤害环境和我们自己。之前小编为大家讲解过打包…

  • 脱裤子就知道是犹太人,风俗“割礼”一眼看穿

    犹太人非常有经商头脑,一提到赚钱,很多人都会想到犹太人。除此之外,犹太人有一点和其他人不同,这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辨认犹太人的方法,据说脱了裤子就能知道。脱裤…

  • 有人拍到了嫦娥照片曝光,网友们一种恶作剧子

    玉魄东方开,嫦娥逐影来,嫦娥是中国历史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在山海经中记载着她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天帝的女儿,拥有着花容月貌。最近在网上曝光了这样一组照片,竟然有人…

  • 月球上的脚印会消失吗不会

    月球上的脚印永不消失。月球无大气,物质热容量和导热率低,昼夜温差极大,白天表面温度可达127℃,晚上降至183℃。由于月球上的石头受到高温的影响分解,但对于尘土…

  • 被诅咒的乌拉尔山死亡是怎么回事?疑似外星生

    地球之大,无奇不有,有很多秘密我们都无法解释,而乌拉尔山神奇死亡中感觉扑所迷离,俄罗斯几个学生去乌拉尔山滑雪探险,搜寻队发现全部离奇死亡,周围没有任何其他物种痕…

  • 多肉植物怕冻吗:几乎都怕冷冬天怎么养多肉

    不少人会在家里养上一些多肉,不过多肉养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很多方面,包括温度、水分、营养等等,尤其温度很主要,要知道很多植物都怕冷,那么多肉植物会怕冻吗?冬天时应…

  • 自称来自火星的预言家 他预言的东西到底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语言加这个职业,除了在游戏当中,在现实地球当中也有可能会有语言加的存在,比如说玛雅预言或者是宇宙怪才霍金预言等等。那么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自称…

  • 彭程程被杀始末凶手有庞大的背景或为其减刑

    彭程程,一个非常漂亮的女生,在28岁生日的时候,正好和几个朋友到一间酒吧聊天,这时候一名叫王海龙的男子看到漂亮的彭程程就过来调戏,两个人现场就起了冲突,而后王海…

  • 巴基龙:亚洲超巨型恐龙长25米/仅出土4块尾

    巴基龙是一种蜥脚下目的泰坦巨龙类恐龙,诞生于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达25米,属于超巨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巴基龙化石是在巴基斯坦发现的,其中仅仅只…

  • 橡皮树打蔫怎么办

    橡皮树打蔫真相橡胶树打蔫的重要表现是叶子开始软化下垂,它打蔫的真相可能有很多,比如花肥使用不当,浇水过多,换盆换土等。橡皮树打蔫处理方法1、浇水过多:如果橡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