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不是一般的优雅

她的文章别具一格,既充满诗意又充满哲理,而且不失科学严谨。

民国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除了胡适、鲁迅、林语堂等如雷贯耳的人物外,巾帼也不让须眉,涌现出像林徽因、冰心、张爱玲等民国十大才女。

而在这民国十大才女中,林徽因无疑是民国第一才女(胡适评价:林徽因是民国第一才女)。

林徽因不仅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而且还有着无以伦比的才华才情,更有着让人着迷的优雅气质。

林徽因不是一般的优雅 ---作者优雅的气质是女子富有内涵和魅力的根本。

用优雅来形容一个女人,这是对一个女人最高的赞赏。

如果说男人之美在于度,那么,女人之美就在于韵,那种韵味就是女人的优雅。

林徽因超凡脱俗,富有情调,具有优雅的韵味。

优雅的女人也俗称女人中的女人,优雅远远要比美丽、知性、温柔的含金量高。

优雅的女人也是一般男人心目中最欣赏的女人。

因此,也就有了优雅是女人唯一不会褪色的美的说法。

如今提起林徽因这位民国女神,一般人只能联想到她的美貌,许多人还只停留在她是民国时期的一位作家和诗人,甚至还简单地停留在她与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之间的情感故事。

了解她的也只是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如一位民国的才女与她争风吃醋、诗人徐志摩为了她遭遇空难、哲学家金岳霖为了她终身不娶等八卦。

你是我种下的前因,我又是你的果报。

---林徽因一、林徽因有着融在骨里的自信林徽因出生在天堂杭州一个名望家庭,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担任过北洋政府的秘书长,是个赫赫有名的人物。

生活在这种家庭的林徽因,根本不用为生活和工作担忧。

但少女时期的她就有着报国情怀,萌发了将来要成为女建筑师的愿望,立志要为祖国的建筑事业作出贡献。

她选择了当时一般只有男人才能从事的建筑业。

在西方大学不招收女生的情况下,她改修了其它专业,靠旁听学完了建筑学。

出于热爱、出于坚信,大家闺秀的林徽因跟随丈夫,跋山涉水,到穷乡僻壤进行野外考察。

她忍受着烈日和疲惫,在那些年久失修的庙宇里,她作为唯一的女性和同事们一起爬上爬下,去丈量、测绘和探索中国古建筑。

放弃不难,坚持一定很酷。

林徽因在建筑学领域的造诣,令男人汗颜,在那个女性仍倍受歧视的年代,她凭借自己的坚信和实力,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女建筑师。

著名作家李健吾评价林徽因说:她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

林徽因原来叫林徽音,因当时有人用林徽音的名字发表文章,林徽因索性将名字改为林徽因。

她对此说:我不怕人家把我的作品误认为他的,只怕日后把他的作品错当成我的。

由此可见林徽因的自信和自傲。

优雅的女人也俗称女人中的女人。

优雅的含金量远远比美丽、知性、温柔的含金量要高。

---作者二、林徽因有着扬在脸上的才情林徽因才华横溢、才情迷人,是一个美貌与智慧并齐的女子。

她出生书香门第,优雅也来自于书香门第的熏陶,她博览群书、通晓诗词歌赋、擅长琴棋书画。

林徽因会一口流利的英语,1924年印度作家、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访华期间,林徽因与诗人徐志摩共同担任翻译。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了书籍的滋养,容颜自然改变,内在自然提升。

林徽因是一位作家,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几方面成就斐然。

1931年4月,年仅17岁的林徽因就在《诗刊》第二期上发表了她的第一首诗《谁爱这不息的变幻》。

林徽因的文字美得醉人。

邂逅一个人,只需片刻;爱上一个人,往往会是一生。

萍水相逢随即转身不是过错,刻骨相爱天荒地老也并非完美。

在注定的因缘际遇里,我们真的是别无它法。

留存一段记忆只是片刻,怀想一段记忆却是永远。

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

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

书是最好的朋友。

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

停留是刹那,转身是天涯。

---林徽因林徽因是一个散文家,她的散文充满灵性,散发着悠悠诗意和脉脉情理。

林徽因是一位诗人,她的诗歌在追求格律的同时又不失清莹温婉、和悦流畅之美。

林徽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她一生执着于对美的追求,对美学理论体系有着极其深刻的解析。

这个世界上唯一扛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

林徽因是一位杰出的才女,也是中华民族杰出的女性。

她几乎是标志民国时代的颜色,出众的才、倾城的貌、浑身的雅,因此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

诗人卞之琳说:林徽因天生具有诗人气质,酷爱戏剧、也学过舞台设计。

她和丈夫梁思成是建筑同行,虽然表面上她是丈夫的得力协作者,其实却是她丈夫灵感的源泉。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沈从文眼里的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慰梅说:林徽因能够以其精致的洞察力为任何一门艺术留下自己的印痕。

语言学家林语堂曾称赞林徽因说:她用‘惊艳’两字形容还不足。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林徽因三、林徽因有着刻在命里的坚强林徽因是位个性鲜明、争强好胜、疾恶如仇的人。

她的身上有着近代中国女性最突出的一个性格特点:坚强。

她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在那封建思想深厚的时代,她并没有像一些名望贵族的子弟一样做一个千金小姐,而是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下,树立强烈的家国情怀,立志报效祖国。

她始终将个人的命运紧紧地和国家、民族事业联系在一起。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不是选择出国避难,而是义无反顾地和丈夫一起留在国内,共赴国难。

美国朋友费正清夫妇请她去美国治疗疾病,她毅然拒绝地说:我要和祖国一起受苦。

儿子梁从诫问她:日本人来了怎么办?她说:门后不是有扬子江吗?林徽因有着藏在内心的情怀 ---作者兵荒马乱时期,好不容易挣了点钱,她拿着屈指可数的钱买的第一件东西就是测量建筑所需的尺子,而后才买了许多天没有吃到的肉。

作为一名建筑师,林徽因希望保护北京古城墙,在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她一直以拒绝吃药、绝食来抗争。

她在病床上发出最后一声呐喊: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就只能是假古董了!可是,当林徽因在病床上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绘制设计图纸时,外面已经开始拆除外城城墙。

1955年4月1日,随着北京城墙的轰然倒塌,51岁的林徽因带着没有能保护古城墙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她钟情的这个世界。

如果说女人爱上一个男人,是始于才华,陷于格调的话;那么,男人爱上一个女人,就是始于颜值,陷于优雅。

---作者四、林徽因有着藏在内心的情怀林徽因是一个爱热闹、外向度很高的人,在民国初年的社交圈中,她就是网红级的人物。

林徽因以太太的客厅为中枢,举行家庭文化沙龙,会聚着金岳霖、钱端升、沈从文、陈岱孙、卞之琳等文化精英。

林徽因是当仁不让的客厅主角和沙龙主持,来者纷纷被她的思想、灵魂、睿智、才情所打动。

费慰梅有这样的回忆:林徽因不是靠容貌来吸引来访者,而是靠学识、智慧、洞察力,形成了明理而坚实的‘精神魅力’。

古往今来,女人很难有完美的,才女一般不美丽,美女很少有才华。

而林徽因既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又有着举世无双的才气,而且全身上下、由内而外地散发着迷人的优雅。

女人真正的魅力从来不是来自外在的颜值,而是来自内在的修养、内心的善良、浑身的优雅。

如果说女人爱上一个男人,是始于才华,陷于格局的话;那么,男人爱上一个女人,就是始于颜值,陷于优雅。

优雅的林徽因的周围肯定不缺乏追求者。

林徽因的情感生活幸福而又浪漫,像一个春天般的童话。

这也不足为奇。

唯有心灵的安静,方能铸就人性的优雅。

当林徽因被举止儒雅、灵魂自带香气的浪漫派诗人徐志摩所吸引时,在对待感情上,年少的林徽因比徐志摩更为成熟。

林徽因回应徐志摩对她的爱时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用他的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

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她后来选择了与自己共学建筑又情深意切、情趣相投的梁思成。

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中。

---林徽因林徽因是一位感情智慧很高的女子。

婚前,梁思成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

为什么是我?林徽因说: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你准备好听我了吗?婚后,梁思成曾诙谐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

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也是老婆的好。

面对哲学家金岳霖的求爱,林徽因不仅没有离开梁思成,反而感动万分地对梁思成说了一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语: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美貌是林徽因身上最微不足道的闪光点,才情才是她身上的一个闪光点,而优雅则是林徽因身上另一个迷人的亮点。

林徽因的形象看似一幅画;林徽因的故事听像一首歌。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我无法描述林徽因有多美,我也无法表述林徽因有多牛,我更无法叙述林徽因有多雅,我只能从心底里赞叹:最雅不过林徽因!林徽因的形象看似一幅画,林徽因的故事听像一首歌。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盲人轻松绕开所有路障,盲视力竟是解释第六感和潜意识的重要工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