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程序控制的电子计算机ENIAC。
1996年,美国《电脑杂志》提到康柏于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电脑,重28磅(约合14公斤),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笔记本电脑雏形。
但IBM却拒绝接受这个说法,坚持认为它在1985年开发的一台名为PC Convertible的膝上电脑才是笔记本电脑真正意义上的开山鼻祖。
美国人争吵不休,大洋那边的日本人也不乐意了。
因为他们认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是东芝公司的T1000,这款于1985年推出的产品采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盘,可以运行MS-DOS操作系统。
实际上,之所以会发生谁制造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争执,关键在于日本人和美国人对笔记本电脑前身的理解不同。
上世纪80年代初,IBM开发出个人PC后,人们梦想着开发出一种能够随身携带的PC产品。
1983年,《国家电子》杂志首度提出了手提电脑的概念,后来这个概念又演变为膝上型电脑,当时包括苹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这种产品。
在美国人看来,正是膝上型电脑的发展催促了笔记本电脑的诞生。
而在同时期的日本,东芝、松下和索尼等厂商则热衷于开发一种被称为移动PC的产品,移动PC基于IBM PS/2系统,使用外接电源。
严格来讲,当时日本人所开发的移动PC更接近于今天的笔记本电脑。
尤其是日本厂商在开发移动PC的过程中强调便携性,这与美国人设计那种笨重得需要扛起来才能移动的膝上型电脑形成鲜明对比。
更为关键的是,正是在东芝T1000推出之后,笔记本电脑相关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才纷纷出现,市场开始全面快速的发展。
2001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学报》在纪念PC诞生20周年的一篇报道中写了1985年,东芝推出T1000,第一次给人们带来了‘笔记本电脑’的概念。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