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天葬提到少数民族的神奇葬俗,最广为人知的当属藏族的天葬。
天葬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西藏人推崇天葬,认为拿皮囊来喂食秃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
2016年4月,西藏宣布将投入4.9亿元人民币,利用五年时间完成对西藏境内156处天葬台的保护和维修,涉及除西藏林芝市以外的4市2地几乎所有县。
这是迄今为止西藏规模最大的天葬台保护维修工程,每处天葬台保护维修经费在300至500万元不等,其中今年将实施包括西藏最著名的拉萨直孔梯寺天葬台在内的47处天葬台,投资总额1.65亿元。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天葬仪式,图片中国网。
湘西的赶尸原籍湘西、祖母和母亲区别是苗族和土家族的文学家沈从文曾经写过这样一段文字:经过辰州 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
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
这描写的就是与放蛊和落花洞女并称湘西三邪的湘西赶尸。
传说这是一种能驱动尸体行走的法术,能够让客死他乡的游子落叶归根。
由于赶尸的神奇,有许多影视作品以此为题材,2016年1月上映的惊悚电影《荒村怨灵》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死尸怎么会被活人赶着走,至今仍然是个秘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赶尸本来是黑帮的走私活动,借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争相走避的队伍,掩饰贩毒非法行为。
孰是孰非,尚不知晓。
△电影《荒村怨灵》剧照。
苗族的洞葬洞葬是中国南方苗、瑶等少数民族的古老葬俗,即将殓尸棺木放入崖洞中的一种葬法,葬地大多数选在山腰或山脚的天然崖洞,不少洞葬地点就在村寨附近。
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大小溶洞随处可见的贵州,苗族洞葬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尤以黔南州较为密集,境内神奇洞葬遗址达20多处,而距离贵阳市最近、最出名的则当数高坡乡甲定村的甲定洞葬。
甲定洞葬位于高坡乡甲定村栗木山的半山腰上,这个洞为U字形,上下有两个洞口,棺柩摆放在为繁树浓阴所掩的上洞,洞口豁敞,高十余米,宽亦有十余米,纵深约有三四十米,可看见上百具棺柩置于井字形木架之上,列成五排。
相传高坡苗人从开始实行洞葬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古代。
在他们的眼中,因意外猝死或暴毙的死者死得不干净,是不能葬进洞中的。
至于会有这种神奇的葬俗,有学者认为是环境使然,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多溶洞的苗岭,洞葬成为最经济方便的安葬形式。
而更多的苗族学者则认为,苗族是中华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原来生活在黄河流域,因他们的祖先神农氏战争失败被迫迁居南方,但是他们从未忘记过故土,洞葬只是暂时存放先人的灵柩,希冀有一天能够扶柩还乡,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入土为安。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老熊山棺材洞,图片中国网。
僰人的悬棺葬僰音博人是中国西南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早在战国时期就在川南建立僰侯国,明朝万历年间整体消亡,消失在距今500余年的时候。
悬棺葬是历史一种比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选择一处壁立千仞的陡崖,用我们至今仍不知晓的方法,将仙逝者连同装殓他的尺棺高高地悬挂置于陡崖半腰的适当位置。
在位于四川南缘的崇山峻岭中的宜宾市珙县麻塘坝,溪流东西两岸耸立着21座悬空欲坠、连绵起伏的山崖。
在山崖20100米的高处分布着223具悬棺,以及上万个棺桩棺孔,被世人称为僰人悬棺。
古老的僰人将沉重的棺木钉在绝壁之上,并且无一例外地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却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将重达半吨以上的悬棺放置于20100米高处的绝壁之上的。
△四川省兴文县九丝镇新建村毓秀河边崖壁上的悬棺,图片新华网。
珞巴族的树葬珞巴族重要生活在西藏东南部,这个民族特别重视为死者治丧,力图以此慰藉亡灵,并表达对其哀悼怀念之情。
珞巴族多采纳土葬和树葬,礼俗相当复杂,禁忌繁多,以示尽了孝道。
树葬尸体处理和土葬相同,不能裸露皮肉。
将胎儿状的尸体置于他曾经用过的藤筐里,根据死者遗愿悬于村头的树杈上。
上搭草棚,遮雨防晒。
珞巴人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有精灵的,人虽死了,尸体腐烂了,变成了虫子,但灵魂却去了极乐地球,变成了另一种有精灵的东西,比如悬葬,使他们早投生,快投生,变为富人和好人。
中国西藏网 文/苏文彦 图片来源网络凡转载该作品,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