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是一种过渡金属,也是一种贵金属,早在历史就已经被人类发现并利用了,因此历史也有着大量的银矿被挖掘,其中银山银矿遗址就是中国开采最早、面积最大的银矿遗址,而蒙山银矿遗址则是我国保持较完整的一个古银矿遗址,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详解一下蒙山银矿遗址吧! 蒙山银矿遗址是宋、元、明时期的银矿遗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城南蒙山,目前人们在蒙山银矿遗址中已发现了100多个采矿井。
该银矿于宋庆元六年开始修筑,在元至正十年是因为矿洞坍塌而封闭,在明代时,蒙山银矿因枯竭,无开采价值而被废弃,是中国最大的、保存较完整的古银矿遗址。
2013年5月,该银矿被国务院发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山银矿遗址特点 早在20世纪四十年代起,地质工作者和考古学家就已经对蒙山银矿遗址进行了勘探和考察,在其中发现了大量的古矿洞还有多处大型历史冶炼炉渣堆积。
在2011年到2014年间,江西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以及上高县博物馆一起对蒙山银矿的历史采矿遗迹和炉渣进行调查。
后果显示,该矿的矿点重要位于蒙山西南部银洞山 松树山区域,属于热液型矿床,其中的矿物重要以银铅锌为主,脉石以方解石为主,此外一些矿洞中还残留有软锰矿,菱铁矿及褐铁矿等。
蒙山银矿遗址文物遗存 在蒙山银矿遗址之中,人们也在其中发现了不少的遗物,比如说在太子壁矿区洞中就采集到不少 银矿标本、铁灯架、青花瓷碗片等,是当时的矿工使用的工具和生活用品。
而在太子壁二号矿井井口的岩壁之上,还有着许多石刻文字,重要是讲述了封井的事情。
此外,在1977年时,吉林农安层出土了两枚元代银锭,年代区别是元元统三年和元至正十年,上刻 蒙山银课 ,为蒙山遗址的白银生产提供了实物证据。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