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拼合后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鲁海子摄 新华社发
1986年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的一件青铜鸟脚人像,与8号祭祀坑最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完美合璧。
近日,三星堆的一条新闻上了热搜。
这一重磅新闻揭示的信息量是很大的,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也是很大的。
修复专家将这件组合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能想象,3000多年前,也许是由于碎器的祭祀习惯,它们被迫分离,葬在不同的祭祀坑中。
1986年,这件青铜鸟脚人像于3000多年后重见天日。
当时两个祭祀坑的大多数文物都完成了拼接与修复,包括青铜鸟脚人像在内大约还有1/10的文物是残缺的。
我们不知它们为什么物,不知它们有什么用途。
如今,这件奇奥秘怪的青铜器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瞬间就拥有了无可比拟的精神气质,头顶尊、手撑罍、脚踏鸟,身体后翻……
正如专家所言,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拼积木。
两件青铜器的合璧再次证明这些祭祀坑应是同时期的,这和测年专家通过提取240个样本后得出的结论一致。
事实上,6个新的祭祀坑刚刚被发现时,就有专家大胆预测,多组祭祀坑可能是同时期的,是同一场大型仪式活动举行之后的产物。
只不过,这个当初看起来颇为脆弱的假设,需要考古发现来一点点证明。
这就是考古的魅力。
此次跨坑文物的意外拼接,开启了新思路,对后续文物的修复有尤为主要的指导意义。
到底还有多少青铜器残件能拼合?不同的青铜器残件有多少种排列组合?值得期待。
更让人脑洞大开的是,已经完成的1986年的两个祭祀坑的文物修复,是不是需要重新审视?8个祭祀坑的文物将展示出古蜀人怎么样奇怪的精神地球?
8号坑内一尊造型独特、工艺复杂的青铜神坛被成功提取,让我们不禁想起当年2号坑那尊青铜神坛。
在没料到还有其他祭祀坑存在的情况下,当时的考古学家只能根据有限的残件去拼接复原神坛。
神坛埋葬前已严重受损,相关附件由于当年仓促考古条件所限,出土位置并不明晰。
虽然费了许多功夫、讨论了无数次,专家们仍觉得不够完美,呈现给观众的也只能是一个暂时的修复方案。
还有那棵青铜神树。
它被碎成了上千片,修复师傅们妙手匠心,用六七年的时间还原出它灵动的样子,但残损的那些部分依然那么显眼,让人不禁发出一声叹息……如今新的祭祀坑考古,让这棵神树有机会找回那些失落的部分,也让修复师们这些年深藏于心的遗憾有了弥补的机会。
科学修复的必要性在三星堆考古中也无数次得到印证。
文物修复一直强调可逆原则,确保在修复中采取的措施能被还原,不对文物造成任何二次伤害,能使文物回到原始状态重新进行修复,保留文物修复前后的对照照片,等等,这一切如今都成为进一步修复的起点。
同理,今天的精细考古、多学科考古也为未来的考古留下足够的空间,毕竟现在所做的考古只涵盖三星堆遗址的1/。
1929年,在三星堆真武村的燕家院子发现玉石器坑时,谁会想到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一醒惊天下,而36年后重启的考古会为当年的未解的之谜带来这么多新线索?每一项考古发现都会解决一些旧问题,同时又提出许多新问题;会达成一些共识,又引发新一轮的众说纷纭。
这不仅仅是有趣的拼图游戏,更是人类对自己古代的凝视与打量。
《人民日报》 07月09日07版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