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一种重要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儿童患者死亡率较高,如何控制登革热传播是一个地球性难题。
中山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的研究表明,这一难题或许可借助沃尔巴克氏菌来解决。
这种细菌可阻止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增殖,并能通过人工手段实现与蚊子的共生,进而让蚊子失去传播登革热的可能。
奚志勇博士的研究显示,科学家们已发现昆虫体内的一种叫沃尔巴克氏菌的共生菌能阻断登革热传播,也就是带有这种细菌的蚊子将永远不能传染登革热。
更为奇特的是,这种共生菌能垂直传播,也就是遗传给后代,但很难横向传播也就是成蚊之间的传播,也不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
怎么样能阻止登革热传播?奚志勇详解,他们会把带共生菌的蚊子放生,从而让更多的蚊子通过生殖带上共生菌。
雄蚊与未感染的雌蚊交配后,雌蚊根本不产卵。
而染菌的雌蚊交配后仍可产卵,并能把沃尔巴克氏菌传给后代。
从理论上讲,这种趋势会使染有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越来越多,未感染该细菌的蚊子日益减少,从而抑制登革热传播。
奚志勇说,这种方法还能延长蚊子的寿命,使被沃尔巴克氏菌感染的蚊子在整个生命周期繁育更多携带该细菌的后代,从而尽快将细菌扩散至整个种群。
&“从理论上说,会有更多的蚊子带上这种细菌,最后某地区所有蚊子都带上。
&”奚志勇告诉记者。
« 1 2 »
以上就是关于利用细菌控制登革热的全部内容,声明如下:本文内容及图片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