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末日时间到了 地球有什么不同?
末日这样红
所谓地球末日就在今天,地球并没有如《2012》里演绎的那样天崩地裂、山和海没有乾坤大挪移,大船没有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脉。
早上我们还是得打着哈欠挤地铁,午餐时分和同事们调侃几句末日,下午到点赶紧收工回家——不是末日逃难,而是因为周末近在眼前。
针对地球末日的谣言,公安部门已对一些造谣惑众者出手。
当然,大部分人并没有糊涂到把它当真。
地球末日时间到了地球有什么不同
网络调查中,受访者异口同声,知道或者听说过地球末日,但并不相信。
人人心里都明白,地球末日不过是一味生活调料,就像之前的光棍节、之后的圣诞节,大家能名正言顺疯狂一把。
今晚有多少节目打出末日旗号,多少商家在进行末日促销?真是末日来临,谁还有心情看节目,恐怕也没有时间享用血拼战利品了。
借着末日拉动一把内需,这一天过去,生活照旧,该干嘛干嘛。
倒是末日论能持续 发烧好几年,值得玩味。
如此庞大的人群如此长时间关注一个话题,明知子虚乌有,还是全情投入,形形色色的专家被裹挟进来,发出褒贬不一的末日理论,大小媒体推波助澜,无聊者遇到更多的无聊者,一滴肥皂水吹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泡沫。
有趣的是,往日这类无中生有的热点是怎么回事?一开始总以偶然面貌出现,最后往往变成营销公司争相认领的成功策划。
幸好这次稍有不同,一则末日传说由来已久,二则玛雅文明早已烟消云散,否则以末日论之火爆,难保过几天有什么人跳出来冒领功劳。
有人感叹,末日,本来没什么特别意思,只是大家想多了,偏偏热衷多想的人比比皆是,留给好事者无限发挥的平台,促成种种话题、种种商机。
还有人说,热议末日,不过是集体无意识的产物,就是图一个好玩,有时候行事不需要那么多目的和意义。
尤其是网络,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想象末日情形,吸引越来越多围观者参与,至于具体这件事有多大意义,估计一多半人不会去考虑。
从贾君鹏到末日论,无意义的存在成了人们津津乐道、舍不得放下的话题。
越来越多热门话题源于无聊、恶搞,真相无它,谁让无聊比正经有人气,恶搞比经典易流行。
有一种辩护的说法是,就算谈论末日,看上去无聊、无意义,它能够让人们从疲惫的现实中获得喘息和愉悦,何苦步步紧逼,非要追问现实价值?
偶尔无聊一把,是人之常情,但只对无聊的话题感兴趣,凡事皆戏谑,行为方式不可幸免滑向简单化、无厘头化。
一切意义都被消解了,还有什么值得认真?在当下,末日被演化为收视榜单一个漂亮的数字,让商家乐开花的营销业绩,惊人的网络流量。
几十年前,一个法国作家也写过末日,他将无聊的虚拟题材变成了思考人性和命运困境的严肃之作,最后站上了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