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果从湖泊中湖水的咸淡来分,我们能把湖泊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
湖水是淡是咸,重要取决于湖水中含盐量的多少,自然界的水中包括湖泊水中都是含有一定的盐分的,一般来说如果湖泊水中含盐量在1%以下,那么湖泊就是淡水湖,如果湖泊水中含盐量高于1%,那么湖水就开始变咸了,能归为咸水湖中的微咸水湖,随着盐度的不断增加,湖水越来越咸。
关于湖泊的湖水咸淡分析
之前我们讲了,自然界中的水体都会溶解有微量的盐分,如果一个湖泊既有汇入的水,又有流出的水,那么湖水中的盐分就不容易积累,湖水的性质也就能保持为淡水,也就称为淡水湖。
特别是在湿润地区,湖泊由于汇入水量很大,几乎不可能不向外流出,所以多分布淡水湖,比如我国长江流域的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等都是淡水湖。
中国湖泊分布图
这些湖泊,基本上都是重要通过河流汇入盐分,又通过河流排出盐分,但是湖泊排盐的途径并不一定依赖河流。
比如,非洲的第四大湖泊乍得湖,地处内陆地区,地表没有河流流出却是一个淡水湖,原本乍得湖湖底拥有排盐通道,乍得湖的盐分就是通过湖底的地下径流,流向东北排入了博德莱洼地,从而保证了自身的淡水性质。
鄱阳湖
咸水湖的形成有两种真相,第一种咸水湖是属于历史海洋的遗迹,本身湖泊内的水就是海水,所以也就是咸水了,而且在漫长的时期内并没有被陆地水淡化,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干旱的地区,比如地球上最大的湖泊里海就是如此。
第二种咸水湖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演化而成的,这类湖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只有水源的汇入,而没有水从湖泊流出,所以盐分在湖泊内不断的积累,从而湖水变成咸水。
变化中的乍得湖
在湿润地区,很难做到湖水只有汇入,而不流出的情况,因为湖泊水位会不断抬升,最后会有水从湖泊中流出,所以在湿润地区是很少有咸水湖的。
在干旱地区就比较容易形成咸水湖,本身气候干旱,湖泊的水源来源就不是很多,加上气候干旱,蒸发较多,水中含盐量不断增加,我国的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湖泊大多是咸水湖,比如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就是咸水湖。
死海
在西亚和北非地区分布有地球上盐度最高的两个湖泊,首先是位于非洲吉布提的阿萨尔湖,盐度高达34%,其次是位于中东地区的死海,盐度也在30%以上,几乎是海水盐度的10倍左右,我国的青海湖盐度仅为1.25%。
当然,地球上也存在湖水性质一半是淡水、一半是咸水的湖泊,那就是位于中亚地区的巴尔喀什湖,湖水性质为东咸西淡,不过这类湖泊极为少见。
阿萨尔湖
形成巴尔喀什湖湖水一半淡一半咸的真相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湖泊的形状十分特殊,狭长的湖泊形状,使得东部和西部之间的水体交换十分缓慢。
其次,巴尔喀什湖地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很容易造成湖水中盐度的积累,形成咸水湖,这就是湖泊东部为咸水的真相。
再次,湖泊的西部有水量十分很大的伊犁河汇入,很大的淡水冲淡了湖泊西部的盐分,使得含盐量大大下降,形成淡水水域。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