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近地小行星再次被发现,其中还有一颗对地球有潜在威胁 11月22日国际小行星中心MPC公布了最新通告,确认了墨子巡天望远镜WFST发现的两个近地小行星,区别命名为2023WX1和2023WB2,此前人类从未观测到它们的存在
墨子巡天望远镜于今年的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拥有非常强大的巡天能力,只需要三个晚上就能巡视整个北天球一遍,时时刻刻在准备着发现新的近地天体
投入使用仅过去两个月,墨子就发现了首批近地小行星,在被发现的时候两个近地小行星视星等区别是20.8等和21.0等,这也意味着人类的肉眼是无法看到它们的,但是这些近地天体却躲不过巡天望远镜的搜查
科学家结合多个观测站的观测数据并进行汇总,初步确定了这两个小行星的类型,其中2023WX1是Apollo型近地小行星,2023WB2是Amor型近地小行星。
阿莫尔型小行星并不可怕,目前已经发现1200余个,它们的公转轨道近日点均在地球轨道之外,这也意味着无论它们在何种情况之下都无法和地球相遇,因此说对地球没有潜在威胁
而阿波罗型小行星正好相反,目前已经发现超过4000个,它们的公转轨道近日点都在地球公转轨道之内,这也意味着阿波罗型小行星在公转的过程中和地球公转轨道是有交集的,这也意味着对地球有潜在威胁
最大的阿波罗型小行星就是薛西佛斯,直径能达到10公里,如果它撞击到地球表面,产生的影响是有先例的,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那个小行星直径就是10公里,破坏力非常很大的
而2013年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发生的小行星撞击是怎么回事?也被认为是阿波罗型小行星,因此说这类小行星非常危险
新发现的这个阿波罗型小行星2023WX1,距离地球轨道最近的时候为0.0416天文单位,直径能达到170米,按照相关规定当小行星公地球最小的距离小于0.05个天文单位的时候,也就是750万公里,相当于19.5个地月距离。
同时小行星的直径要超过100米,这样的小行星就被认为是潜在危险小行星PHA。
直径超过100米意味着撞击到地球表面上会造成一定规模的破坏性,至于说距离较近,自然是撞击的概率就要越高
现阶段人类面对地外天体的撞击,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是束手就擒,因为我们的科技水平尚不足以改变这些近地天体的轨道 虽然美国宇航局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利用探测器尽可能的改变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期望着改变它们的飞行轨迹,不再冲向地球
但要想实现还有很长的时间,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提前掌握所有近地天体的飞行轨道,这样就能在它们撞向地球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至少这也算是被动的防守了
本来类似的巡天望远镜不仅仅能保护我们的地球,提前掌握各个小行星的飞行轨迹,它还能保护中国空间站
不久前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六个月的宇宙飞行任务,据悉此次载人飞行有一项特别的任务,并且将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次,那便是出舱执行试验性维修
因为在此前的宇宙行走任务中,航天员发现了空间站太阳翼有撞击的痕迹,并且出现了轻微的破损,这也意味着此前有宇宙微粒曾撞击到空间站上
既然这些宇宙微粒能撞击到空间站表面,那么一些规模较大的天体碎片也能 国际空间站就会不时地调整飞行轨道高度,幸免撞击到一些宇宙碎片上。
那么中国空间站在运行的过程中,自然也是能做到的,尽可能地避开绕地球运转的各类障碍物,例如人类探测器报废后的宇宙垃圾或者是天体碎片等
当然,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出舱执行试验性维修任务,也能积累经验,未来中国的航天员都将具备这项技能,面对越来越多的宇宙垃圾,倒也算是有了自保手段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