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鲁赫曼和他的专题科研组在距离地球6.5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个新太阳系统,由两颗褐矮星相互绕对方公转组成。
由于褐矮星的质量太小、核心温度太低而不能引发氢元素的核聚变反应,所以它们的表面温度不高,更像是气态巨行星而非酷热的太阳。
鲁赫曼表示,由于该太阳系统距离地球相对较近,既是搜寻系外行星的优良目标,也是人类研究太阳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命运的最好标本。
46亿年前,在银河系的一隅,密度极高的大块气云尘埃逐渐旋转凝聚,有点像地球上龙卷风的雏形。
热气云严格遵守角动量守恒定律,半径越来越小,能量越来越大。
同时,外部星云开始形成一个圆环,围绕着中心星体旋转这是未来行星等天体的构成材料。
太阳的宿命:距离地球最近的太阳
超高速运动的尘埃云被逐渐压缩,最后导致内部温度足够发生核反应时,这颗星体就被点燃,开始了核聚变反应,太阳就此诞生。
在晴朗的夜空下,我们肉眼可见的只有3000颗亮度不等的太阳。
但实际上,仅银河系就有上千亿颗太阳,而宇宙又是由数千亿个银河系组成的。
因此,有人形容宇宙中的太阳就如地球上的沙粒一般。
太阳的宿命:距离地球最近的太阳
太阳的直径是160万千米,可容纳100万个地球,但它只是中小型太阳。
大号太阳海山二比太阳大500倍,而位于猎户座的参宿四比海山二还大300倍。
如果将其置于太阳系,它将占据太阳系一大半的位置,边缘直达木星。
迄今发现的最大太阳是大犬座的VY星,它比太阳大10亿倍,可谓超级巨星。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