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公元1879年1955年,出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和美国,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哲学家。
他发现了相对论、光电效应和质能公式,还是量子力学的创建者之一。
其中光电效应理论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质能公式则开启了核能时代。
他代表作有《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等。
爱因斯坦的重要学说是关于相对论的。
狭义相对论包含两个基本前提: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相对性原理认为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的,所以,在考察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先建立参照系或参照物。
这一原理由伽利略提出,牛顿进展光大,再由爱因斯坦继承的。
光速不变原理认为光速在真空中的速度是不变的。
按照牛顿的运动学理论,假设甲在地上观察到的光速是C,乙在汽车速度为V上观察到的光速就是C+V或CV。
随着电磁理论的进展,发现甲、乙两人观察到的光速都是C,即光速是不变的。
这就与牛顿的运动学理论产生了矛盾。
爱因斯坦提出:对于任何一个参照系,都只有属于这个参照系的空间和时间,即对于一切惯性系,运动在该参照系的空间和时间所表达的物理规律的形式都是相同的。
简单地说,对于A参照系来说,所有的空间和时间都是A形式的;对于B参照系来说,所有的空间都是B形式的。
两个参照系的空间和时间都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转换能用洛伦兹变换公式来表示。
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原理。
这一结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广义相对论建立在狭义相对论和等效原理之上。
等效原理是引力的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在任何一个时空点上都能选取适当的参照系,使一切物质的运动方程中不再含有引力项,即引力能局部的消除。
简单地说,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后,会产生一个加速度。
这样,引力场与以适当加速度运动的参照系,两者的作用是等效或等价的。
由此,就把狭义相对论所适用的惯性系推广到非惯性系,这就是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也有关于哲学方面的著作,例如《物理学和实在》、《上帝的迷思》、《论教育》等,但并无独特的、主要的见解。
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为哲学提供了很大的支柱。
在他之前,很多哲学家如德国的康德认为宇宙的本质是空间和时间,在相对论提出之后,人们知道,空间和时间并不是绝对的。
空间是物质的表现形式,时间是运动的表现形式,宇宙的本质不再是空间和时间,而是物质和运动,从而证明了唯物主义思想的正确性,促进了唯物主义哲学的进展。
PS:我并非物理专业,对《相对论》的理解若是有误,还请不吝赐教。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