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遗址号称安徽在新石器时期最重要的发现,到底出土了哪些重要文物...
1、安徽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村,总面积约为160万平方米,距今已有5000多年,已经出土的珍贵文物有精美的玉礼器、石器、陶器等。
2、石钻 凌家滩出土的石钻,是20世纪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大发现之一。它的发现,对研究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制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石钻的设计和制造,体现了凌家滩先民的聪明智慧和先进技术。
3、同时,在凌家滩墓葬出土的大批玉礼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一次重大发现,它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尤其是管钻技术表现出极高水准,令当代人惊叹。此外,凌家滩遗址上还有着同样充满神秘色彩的巨石文化遗存。
4、遗址区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凌家滩遗址的发现或将中华文明史提前到5300年前。
5、按照凌家滩遗址的年代推测,玉版应该是“三皇”时代的原始八卦图。
6、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徽玉的文化起源
安徽独特的地质地貌,造就了其丰富的玉石资源。考古证实,这些出土玉器中大部分为黄蜡石玉髓类,基本上来自淠河源头的徽玉之乡一一霍山。
徽玉最早称为霍山玉、淠河玉、大别山玉等。原始社会后期,社会逐步私有化,促成了人类对玉石的需求。
科技 宋代,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推动下,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也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国四大发明,在宋代得到改进并应用。
故宫简介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1公里、景山南门对面,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历经明、清两代500多年的建设和修缮。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