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发展史
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正式在江苏成立。当时一共有13个人,装备主要靠的就是从国民党手里缴获的。所有可用战舰总排水量加起来也才不足5万吨,技术含量更是非常落后。
年4月23日,中国海军成立,主要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 岸防部队等五大兵种组成。 1949年至1955年,先后组建水面舰艇部队、岸防兵、航空兵、潜艇部队和陆战队。
人民海军发展历程如下:1949年4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奉中央军委命令,到达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建立渡江战役指挥部,接受国民党起义投诚舰艇,组建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部队。
中国人民海军建立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海军实力非常薄弱,只有一些自卫力量。随着国家的逐步发展,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甲午战争前,有人说北洋海军实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为何会惨败?_百度...
1、战备问题:清末的海军的战备水平极低,政府一心只想着和谈,并没有做好开战和长期战争的准备,反观日本,本身就是蓄意已久的侵略行为,所以在积极备战,一旦战争爆发,全国动员,各类保障物资装均能有效提供。
2、北洋海军另一个技术缺陷是缺乏与日本联合舰队抗衡的快速巡洋舰。航速太慢对北洋海军的影响,交战开始时表现为队形转向不利,难以协同作战。 北洋水师备战不足。
3、日方情况甲午海战失败的第三个原因,是日本在甲午前为“赌国运”大量提升了军事力量。甲午海战前,北洋水师受经费不足影响,已无法采购新式舰艇。
4、北洋水师的惨败乃至最终的全军覆灭,不是某个人的责任,最主要的原因是清廷腐败无能,也是因为创立人李鸿章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从而导致北洋舰队失败。李鸿章与洋务运动要说北洋舰队,先来了解一下清朝的洋务运动。
5、舰队经费遭到削减 洋务运动,让晚清痛定思痛,大力发展海军,并一举成为亚洲第一,但晚清政府觉得已经可以一劳永逸,不知道海军是一个要持续投入的军种。因此北洋舰队的经费遭到严重削减。
6、败了就是败了,说什么都没有用。北洋舰队的亚洲第一,是在甲午战争之前。到了甲午战争的那几年,北洋舰队的综合实力早已经不及日本海军,加上两国元首截对海军然不同的态度,甲午战争的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
洋务运动海防建设成就
1、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从创立开始一直到1895年全军覆没,一直由李鸿章管辖,是李鸿章经营最久、运费最多,也是最为得意的一项重要的洋务事业。
2、洋务派创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为了“自强、御侮”,洋务派在兴办军用工业的同时,开始筹建近代化的海军和海防,这是中国近代海防事业的巨大进步,结束了中国以往有海无防的时代。
3、洋务运动是晚清封建统治集团借“西法”以“自强”的运动,客观上开拓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4、年设立的海军衙门,统领海军、海防事宜,推进了海军建设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清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对外国的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
5、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其规模时居世界第4,其中定远、镇远舰的购置,给日本以很大的威慑,推迟了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时间。
近代中国海防的重要性
海防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方面:保障我国海上贸易安全,维护本国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确保我我国领海权利,解决领土争端。彰显我国大国形象,确保我国渔民打捞安全。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主要外部威胁来源就从北方边疆转到了东部的沿海,帝国主义的炮舰比北方草原的骑兵厉害多了。所以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防重点也转移到了海上,北洋水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建立的。
从清政府最终做出海防塞防并重方针可以看出,清朝统治阶级已认识到海洋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清政府开始重视海洋,关注海防,海防在国防战略中的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并逐渐成为国防战略重心之一。
另外,近代海军的建设开启了中国海军近代化的先河,使中国海军从传统的水师建设转向了现代化建设,提高了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和水平。综上所述,洋务派对海军建设的重视是正确的,并且这一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美军凭借其强大的海军打败日本,称霸太平洋;而英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海军的强盛而没有被德国入侵本土,并能保护自己的海上交通线。这点是活生生的例子,海军的重要性与作用不言而喻。
近几年来中国海防取的的成就
据悉,从1994年起,国家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同步展开海防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国防的主要成就 国防建设是国家为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年秋,阵容庞大的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这是近代中国海军海防事业发展的顶点。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