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地貌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丰富地貌的国家。在中国,有四大典型地貌,分别是高山地带、盆地地带、丘陵地带和平原地带。高山地带是指海拔高于2000米的山地。中国境内的高山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大兴安岭等地。
地貌一词的科学注解为: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按其自然形态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四种吗?问题是不是没问完整?地貌应该不止四种吧。
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溶蚀能力的水(自然界的水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溶蚀能力)对于可溶性岩石(大多是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从而形成的地表以及地下形态的总称,最早发现与喀斯特高原。
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是哪里?
1、,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又称之为乌金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 黄土高原东西千余公里,南北75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2、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黄土高原是受 风力沉积 作用形成的,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3、中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地。它地处黄河中游,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山西、青海、河南等省区的大部或一部分。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宽700公里,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海拔1000~2000米。
4、世界熔岩地貌最发达之地——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 1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 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 2世界空气最稀薄之地一珠穆朗玛峰。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英语: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又叫作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而喀斯特这一名字,来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3]。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Kras)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